六十年代香港上市股票只有数十只,经纪数目亦只有几十人,成交十分稀疏。
到了七十年代,香港股票开始普及化,1969年12月远东交易所成立;金银交易所成立于1971年;九龙交易所于1972年。4所成立后增加了很多会员,亦增加市民的参与。
那时候在香港开户,当时最低消费约为1万港元,买卖要向经纪的跑腿落单,这些跑腿用自己的资产担保其客户,然后才可透过经纪进行买卖。
1969年地产渐渐从1967年暴动中复苏过来。外来资金虎视眈眈,1969年终更有美国财团投得尖沙嘴喜来登酒店地皮,刺激地产市道,小股民亦恢复信心,股市被认为是容易套现的产品,暴动期间买卖楼宇很困难,为了保值,资金都涌入股市形成了一波香港的股市狂潮,使英国经纪行留意香港股市。
1971年维高达及嘉惠父子率先到达香港,为外国基金买卖香港证券。整个七十年代,愈来愈多的英资经纪行来了香港,高峰时有十多家之众。
这个情况在八十年代中期起了很大变化,英国金融业在1986年经历了大改革,容许外国银行收购英国经纪行及金融机构。
等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这十多家在香港有分行的英资经纪行,亦陆续被英、欧、美资的银行或投资银行所吞并。经过一连串收购后,九十年代本地的证券市场,渐渐由欧美的大银行及投资银行所垄断,本地经纪数目由“四会”高峰时的近千名,逐步下降至当时少于400名,成交占有率亦由超过90%,下降至不足30%。
1973年香港股市泡沫,整个六十年代是香港工业起飞时期。由1962年至1973年,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gdp撇除通胀后,每年以9.4%复式增长。
1971年至1973年期间有很多新股上市,包括:长实、新世界地产、新鸿基地产等。上市以一元票面价认购,上市后股价飙升20-30倍,令股民如痴如醉。那时的心态是宁买地产股,不买地产,前者虽然昂贵,却很容易套现。
恒指自1973年见顶后,辗转下跌至1974年12月最低的150点,之后是一路上扬。
1987年美国出现股灾,香港股市亦受波及。当美国股市开始回落时,一部分较精明投机家便抛出所持有的期指,结果产生一个滚雪球效应,现货市场承受不了沽售压力,股价于是急促下滑。所以恒指在短短数天内,由3,968点跌至1,876点,总共下跌了52%。
李忠信看到手中的资料显示,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香港的恒生指数便开始走好一直稳健发展,从九零年的两千七百多点,一路上涨到九四年的一万多点,一直处于一种上升期,在九五年的时候,一直保持在九千点到一万点左右。
李忠信有着重生的记忆,通过以前看香港电影的什么《大时代》等等,知道港股在九五年九六年的时候,一直处于一种上涨的趋势,所以,这个时候,李忠信想要参与进香港股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