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汪成林踌躇满志的时候,谁能想到,冯家却突然蹦出来对汪成林敲了一记闷棍?
冯家的阴谋一环扣一环。
阴谋的第一步,是M国一家专利公司向汪成林的汪氏公司和客户P公司提起诉讼。这家名为J的公司状告汪氏公司和P公司,侵犯了J公司的专利权。
为保护营销渠道,汪成林的公司只得主动为客户公司承担诉讼费用和侵权担保。
M国专利权官司那是没法形容的。正常的侵权官司当然不少,但很多根本就是碰瓷,有些干脆就是大企业利用先发优势,对有威胁的竞争对手使用盘外招——官司输赢并不在乎,只想把对方拖跨。
专利公司状告汪成林的公司,就是属于无理取闹的那一种。
专利公司的诉讼中,提出了好几条专利被侵权。其中最夸张的,是专利公司认为汪氏公司的VR产品外形,侵犯了专利公司一个关于眼罩的外形专利。
这两者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好不好?
然而由于M国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这种诉讼法院也受理了。
打专利官司这种事,对公司来说其实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这么说:一家公司如果没打过专利官司,简直都不配称为大公司。
可是没等汪成林反应过来,阴谋的第二步就紧接着出现了。
汪成林创办的公司虽然在内地,却是在HK上市。M国那边法院刚受理案件,HK这边关于汪氏公司的负面消息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流传开了。
纯粹捕风捉影的谣言暂且不论,但是有三个言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
一、M国科技更发达,高科技专利很多,所以汪氏公司侵权多半应该确有其事。
HK深受殖民文化影响,这种毫无逻辑的观点竟然在股民中很有市场。
二、两国近期关系紧张,即便汪氏公司是否侵权很难判断,M国出于正治目的也可能会判汪氏公司败诉。
无论何时何地,阴谋论都会很有市场。所以也有不少股民相信这种分析。
三、一旦汪氏公司败诉,不仅自身要对侵权赔偿,还要承担客户P公司的诉讼费用和侵权赔偿。那么,汪氏公司将承担一笔天文数字的赔偿,会连裤子都赔出去。
随着这些负面言论的传播,汪氏公司的股价便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
汪成林私下里判断,冯家必然利用这个机会做空了汪氏公司的股票,趁机大赚一笔。
严格来说,股价的涨跌对公司的本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上市公司不是通过倒买股票来赚取利润的。
但实际上,股价下跌会影响公司运营状况,严重的导致恶性循环。而且股价下跌还不利于公司融资,甚至有被其他公司收购的风险。
所以当股价大跌的时候,公司如果有能力,应该趁机回购股票。
在股价较低时回购股票,对公司的经营有利。而且公司一旦回购股票,还能制止股价继续下跌,甚至令股价回升。
但遗憾的是,汪氏公司研发VR产品时投入了大笔资金。后来为了获得订单,还贷款购买了一批昂贵的先进设备。所以,汪氏公司的现金流不算健康。
最近汪氏公司的经营形势恶劣,还背负着打官司之类的沉重负担,所以公司的现金池几近枯竭。无论汪成林多么想回购股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