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县令张袁野和县学所有教喻都很晚休息。
因县试乃是小考,头天试题第二天是要出成绩的。下午批阅完上午的诗词赋,十几名教喻,三人一组分六组连夜把下午的明经墨义和诸子技统统批阅完成。
“大人,这是今天的成绩”,一名教喻把抄录好的考生成绩名单,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递给张袁野。
张袁野拿起名单,定睛一看——不出所料,三张名单第一个上都赫然写着同一人名字:颜子卿(百分)。接下来才是林晓泉,诗词赋八十;明经墨义九十八;诸子技九十七。
诗词暂且不说,明经墨义和诸子技这种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都和颜子卿差了五分。张袁野哪里知道,林晓泉是怕太扎眼,少上那几分不想要、也不敢要,可颜子卿没这顾忌。诗词实在没办法,即便提前知道又如何。颜子卿写的那几首《咏梅》,张袁野自己也写不出来,自己这个老牌进士冲上去,也绝对撞得满头血。
“这第一天就差了二十五分,你们还在想案首?”张袁野用自己都听不见的声音念叨,“抄录一份,给颜家送去吧!”
其实不用张袁野吩咐,在张县令刚拿到分数的同时,一张相同材质、相同内容的纸已经摆上了颜家案头。……
第二天的科考任务最重,上下午都是两科。
上午是军策、民策。这个世界没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但内容相通的兵书战策也有274卷,合成为《六韬》包含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涵盖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和绝大部分经典战例。民策考核分两大部分:主观题以大汉律法为根骨,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客观题自然以治国理政问策、民间案例分析之类的为主。
张袁野是个什么人?两榜进士,文官出身。民策部分出得是花团锦簇、涵盖全面;至于说军策部分,那只能是纸上谈兵,臆想为主。
颜子卿拿到上午的试卷,看到军策部分,哑然失笑:前面从《六韬》里抽出来的部分,填空、问答倒也中规中矩;后面几道简答简直让人啼笑皆非、不知所以。问:
吾有县城周长四里,民三万,军三千;戎骑三千攻,如何可保城池不失?……
今有粮一千石,运往三百里外城池,需车几何?牛几何?人几何?时间几何?
……九夷叛军三千,摆一字长蛇阵于丘陵,我军一千马军,如何破之?
这样的问题,叫颜子卿如何作答?
也罢,在晋阳和朔州城待过段时间,也向别人学习过如何守城、行军。待到把智商拉到和张县令一个水平线后,颜子卿开始答题……
至于民策,汉律第几条,第几策之类的,实在没有难度,做起来很简单。
问答题则有点意思:
某县一民吃鳝,突然肚痛,半日即死。邻居认为妻子毒死丈夫,报官。县令听邻居的叙述细审此案。几天后,县令召渔民捕鳝,数百斤放于水瓮。有昂起头从水里出来两三寸者,数后有七条,脖颈有白点。考究之后,农妇无罪释放罪。问:凭何判妇人无罪?
某县某户发生火灾,丈夫与家中牲畜具死于大火。县令查看现场之后,人口无烟,猪口有烟,捕其妻。其妻拒不认谋害亲夫之罪。问:如何鉴之?
……
为了让张袁野能看明白,颜子卿尽量用平直的语言,详实朴素地把解题思路解释清楚,免得教喻们看不懂。这次,颜子卿没有提前交卷。
下午的算学、衍学两科。说白了就是初中数学和基础物理化学的综合体。
算学基本以三位数加减、乘除法为主,二元二次方程组、图形面积、物体体积……最难的一道是求某半圆面积和体积……
衍学中的物理化学多是以求“力”的大小为主。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力”的概念。浮力、拉力、摩擦力,只是叫法不同。化学也有了物体的性质、变化、元素、分子的概念,也只是提法不一。
这些题,比起上午的做起来更是容易,颜子卿又提前交卷。
……
“今日成绩如何!?”张袁野询问教喻。一名教喻欲言又止,最后拿出颜子卿的军策、民策试卷递给张袁野,示意:你自己批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