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几个半导体相关专业,都发展得很不错。
集成电路专业的IC设计团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设计中心,对外承揽芯片定制设计工作。他们原来那个老微电子实验室,经过不断的修修补补,也具有了相当的生产能力,居然有了一丝晶圆厂的风采。
集成电路专业,这次也准备升级为微电子系了!
半导体学院除了拥有光电的股份,还同时享受人才基金的赞助,早就鸟枪换炮了。所以他们一直积极在这群归国人员里招兵买马。准备从光电的嘴里抢下一块肉。
————————
郝云丽一直在犹豫,她的犹豫不是是否要回来,而是是否要放弃。
就像成永兴年初预料的那样,失去了诸晨波的帮助,单纯的半导体人员在生物检测这条路上,是很难走下去的。
但是让她放弃如此好的条件和基础,又实在是舍不得。
生物检测的热潮,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一浪接一浪,而她这个发起人确弃船而跑?
论文发表之后,对她感兴趣的不是一家两家,全世界的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来挖她的墙角。就连检测系也跑来凑热闹。
检测系准备升级为检测学院,希望郝云丽能够回来,顺便把生物检测这个专业建起来。
在1993年,工大成立了一大批学院,校园里这段时间热闹得很,各种合纵连横。南区新建的大批教学设施,很快就会投入使用,这批新学院的重心,也会移到新校区了。
面对郝云丽的问题,成永兴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
如果她真的想在生物检测的路上走下去,重学医学或者生物学,就是唯一的出路。
但医学,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比半导体这种工科专业还要困难。即使郝云丽下定决心,重学生物学知识,至少也要六七年时间。
凭郝云丽的素质和毅力,成永兴相信,她是完全有能力,在医学和生物学里再闯出一片天地的。
但问题是,时间都浪费了啊!
6,7年之后,就是2000了。
到那个时间点,生物芯片就是大路货了。
郝云丽听了老同学的指点,更加纠结了。
随着声名日盛,新加坡及南大对她的期望也是越来越高,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她毕竟仅仅是个21岁的女孩子,大半年的一无所获,以及完全看不到希望的未来,使她首次对科研工作感到了一丝厌烦。
————————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改变了主意,留了下来。
牛品还是回新加坡了,那里的气候和环境,更加适合他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