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血战,隋军付出了阵亡近千人伤者两千多的代价后,终于是拿下了临津关。
吐谷浑人先是疯狂反扑,拼了命也要夺回关口,可是架不住大隋兵将奋勇杀敌,李元恺更是冲锋在前,连斩数名吐谷浑统兵官,敌军越战越乱,厮杀到天明之时,见临津关陷落已无可挽回,吐谷浑人只得下令撤兵,往滥水(今青海贵德县高红崖河)方向逃匿而去。
自此,浇河地区东边门户大开,杨雄下令隋军一路快速向西推进,一直进抵化隆城接到天子谕旨才停下。
左路军顺利拿下临津关,圆满完成天子交给的任务,作为行军元帅,杨雄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
李元恺作为攻关第一将,他的功劳也被记在功劳簿第一等功绩上连同战报一起快马送至金城天子御前。
就在左路军攻克临津关的这段时间里,天子杨广亲自率领八万大军已经抵达金城郡。
若非天子急令,命左路军进驻到化隆城一带就不可再往前推进的话,杨雄岂会轻易停止进军?
他可是着实憋了一口气,要跟右路军宇文述一较高下。
宇文述屯兵临羌城,扼守湟源地区咽喉要道,已经与吐谷浑兵马经过连番大战,杀敌万余,连吐谷浑慕容王族的脑袋都砍了好几个,这份战功可是让杨雄眼热不已。
杨雄是巴不得吐谷浑人主动来找左路军开战,可惜天子下了严令,屯扎在化隆城不得轻易进兵。
杨雄虽然心急,但毕竟是沙场老将,更是明白君命不可违的道理,他派杨师道和李元恺率领第一军进驻在化隆城往西七十里处的达化小城,派第二军陈凌驻守在化隆城右侧拔延山,派第三军王威和庞玉驻守在左侧的扎马山,又让第二军亚将刘弘基率领三千步军留守临津关,保护大军后撤之路。
左路军便以化隆城为中心,牢牢扎下根来,杨雄这是摆明了要跟吐谷浑人打持久战消耗战,耐心等待后方天子旨意。
浇河古属西羌之地,十六国时期后凉吕光置浇河郡,治所河津县(今青海贵德县河阴镇),在距离达化以西近百里之处。
达化是一座小土城,北周宣帝宇文赟(yun)当太子的时候,曾经西征吐谷浑到达过这里,取地置县,北周亡后吐谷浑复起,此地重新落入吐谷浑人掌控之下。
如今大隋建立三十多年,中原王朝的军队才又一次收复这里。
达化小城里的吐谷浑人基本跑光了,听到大隋军队打来,他们便跟随败军朝西边河津城逃去,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受到吐谷浑人欺压的汉人奴隶,他们世代生活在河西,早就盼着能重归汉统治下。
一万多军队将达化小城挤得满满当当,城中一座奴隶主的小楼被作为大军临时指挥所,将军杨师道和李元恺暂居此处。
杨师道不放心父帅安危,好说歹说才让杨雄同意将殷峤留下,统领两千亲卫留在化隆城保护杨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