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的时候,来护儿水军在平壤城遭伏大败,还有宇文述九军萨水惨败的消息,相继传回辽东六合城。
隋军原本就低落的士气更是一片惨淡,厌战情绪越发高涨,将士们都在呼吁着撤军返回。
大隋朝廷,从天子杨广到朝臣,皆是一片震惊哗然,急忙派遣人马多方打探,确认消息的真伪。
四大城里的高句丽军队开始疯狂反扑,甚至夜里打开城门,突袭围城隋军,虽未成功,却给隋军造成极大伤亡。
从将帅到朝臣官员,无一不想撤军,他们默许大隋将士们天天吵闹,希望天子能够早日下定决心。
杨广不信邪,他不相信纵横天下的大隋军队会在小小高句丽国境内,遭遇如此惨重的失败。
杨广严令继续围城,严禁军中朝堂议论有关撤军的话题,违者一律严惩。
杨广不甘心,他还想等等,等确认这两个消息的真实性。
八月初五,宇文述率领两千七百名南下隋军狼狈逃回六合城。
九大将军,三十万大军南下,归来者却不过宇文述和于仲文,兵士两千七百余人。
张谨和崔宏晟也死在逃亡路上,李元恺和薛世雄下落不明。
按照宇文述哭诉,李元恺不遵帅令,擅自带兵脱离大军,也要对这场惨败承担一定的责任。
杨广又惊又怒,一面惊慌失措地下令撤军,一面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对宇文述和于仲文的处置。
将二人罢官免职夺爵,革为庶人。
朝臣们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天子在急不可待地推卸掉责任,将这场大隋立国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归咎于宇文述和于仲文的无能上。
杨广在观风行殿怒火冲天地大骂二人,朝臣们雅雀无声,大隋的将士们更是把宇文述骂得一文不值。
惨败的怒火,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宇文述,也需要有人来为这场国朝大败负责任,承担天下悠悠之口。
隋军仓惶撤过辽河,渊氏父子趁机追击,在辽河东岸再度大败隋军,杀敌数万。
一场万民瞩目,举国征伐的大战,以大隋惨败的结局落幕。
辽河以东,隋军丢下了大批的军资器械,以及过半阵亡将士的尸骨...
杨广逃回辽东郡以后,一刻也不停地下旨返回洛阳。
其余数十万隋军,则暂时驻扎在涿郡,等待后续诏令。
至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李元恺和薛世雄,朝野议论纷纷,宇文述信誓旦旦地说他们必定死在了萨水,也有不少人相信。
卫玄鱼俱罗苏威等朝堂大臣将帅,则持质疑态度,辽东三镇镇将则坚信李元恺绝没有战死。
只是他们人微言轻,连杨广的面也见不到,无人会在乎他们的呼声。
杨广虽然将信将疑,他也觉得李元恺命大,不会轻易战死,但距离萨水惨败已过一月,仍然不见其下落。
杨广当然不会因为李元恺失踪,就耽误他返回洛阳的行程。
他只是命辽东太守房彦谦,和三镇镇将全力搜寻李元恺的下落,一旦有了消息,务必第一时间上奏朝廷。
程咬金点子多,思前想后,他偷偷去了一趟契丹老营,见到了新任契丹汗大贺摩会,请求摩会派遣契丹人在扶余城,和粟末水等靺鞨人领地找寻李元恺的下落。
八月十一,就在大军撤出辽东郡不久之后,契丹人果然在粟末水下游,伯咄部的领地发现李元恺的行踪。
大贺摩会亲自率人接应李元恺一行,将他们平安送至泸河镇。
一回到泸河镇,李元恺就病倒了,病得很重,他这副身子长这么大,除了受伤以外,还是第一次病的如此厉害,几乎是不省人事。
程咬金忙着找寻大夫为李元恺治病,房彦谦则上书朝廷,将李元恺和薛世雄归来的消息上奏天子。
薛世雄率领三万死里逃生的隋军返回涿郡,汇合大军驻扎。
临行前,泸河镇外,三万跟随李元恺出生入死,辗转数千里才返回辽东的隋军将士,列阵齐声高喝,高举狻猊战旗,怒吼“隋军威武”的口号,来表达心中的感激和祝福。
九月初三,杨广圣驾返回洛阳。
十月初五,在北宫岚悉心照料,并且卧养了将近两个月后,李元恺这场大病终于是痊愈了。
入了冬,辽东的气温降的很快,天早早地开始下雪,由零星雨夹雪渐渐变成了足以模糊视线的大雪纷飞。
李元恺穿着一身厚皮裘,戴着毛绒绒的裹头,一个人坐在城外的高岗上,一动也不动,任由雪花堆落在身上。
他凝视着模糊视线远处的马场,心里惦记着青骓,天冷了,不知道那小家伙可有找到栖身的地方,不知道它会不会在山林里遇到野兽...
李元恺心头泛起一丝酸楚苦涩,青骓一定很痛恨自己吧,它是一匹有灵性的神驹,它一定对自己很失望...
李元恺手里捏着一份诏书,那是杨广在半道上接到他还活着的消息后,亲笔书写的一封诏命。
字里行间,似乎可以看出杨广对于他还活着的消息,由衷的感到喜悦,让他病愈以后,即刻启程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