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自然免不了一番唇舌交锋,江南理直气壮、携大明百万大军之威咄咄逼人,思线心虚,一下子就被江南说得哑口无言。最后思线无奈之下祭出法宝,朱有榔赐予他的金牌和圣旨,声称自己一切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明陛下。
江南顺着他话道:“太子殿下也知道思线大人是为了陛下,所以想邀请思线大人前往军营一叙,以便论功行赏。”
思线自然不肯,江南笑道:“既然思线大人不肯去,那只能用其他法子请思线大人去了。”言罢告辞而去。
江南出了关口,回到朱慈煊营地,将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得作了回禀。
朱慈煊、沐忠亮和吴三省三人一边认真听着,一边记录下关键信息,待江南全部说完。三人开始轮番提问,最后得出一个三人都认可的结论:
思线恐惧明军报复,将重兵(四千人马)把守关口;余下守卫本部山寨的人马将远不足先前的两千人。如果继续给他们施压,他们兴许还会向关口增兵,留守本部山寨的人马将会更少;如果思线脑子发热,要出兵与自己决一死战,那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朱慈煊命令士兵敲锣打鼓,作出一副要大举进攻的样子,自己则在营帐之中与吴三省等人谈笑风生。
在关口的思线果然命令士兵全幅戒备,不敢有丝毫松懈;待到子夜时分,见明军仍然只是直打鼓不下雨,又是气恼,又是担心,又命令亲信向关口增兵;准备依仗兵力优势,全线出击,一举击溃明军。
待第二日拂晓,明军依然没有进攻。思线一夜未免,瞪着两个熊猫眼询问手下石棉的对策。石棉是思线的得力战将,这一年来吞并周边山寨,以他军功最大。他跟着主子紧张兮兮了一夜,肚子里已经全是怒火,气愤道:
“我瞧明军只是虚张声势,根本无力进攻。大人也不想想,这大明太子不过是个娃娃,懂什么用兵,不过是玩小孩子过家家。如今我军兵多,不如正面出击,趁其不备,将他们击溃,免得日夜担惊受怕。”
这时候门外来报,又有两千兵马赶到。
思线这一年来,吞并山寨,所向披靡,也有点自以为是,心想,老子比不过晋王,难道还比不过一个毛头小孩;当下心一横,同意了石棉的提议,当即拨给他三千兵马,出关迎战。
石棉大喜,领了三千兵马,气势汹汹得向朱慈煊的营寨发起了进攻。
这边,早有探子将思线出兵的消息告诉了朱慈煊。
朱慈煊大喜,命令士兵分成三批,其中两批潜入两边山间;中军开始后撤。
石棉只是一个山野蛮人如何懂得兵法计谋,他以为是朱慈煊怕了他,当即兴冲冲领兵冲进营帐。他见营帐中尚有许多兵粮钱财,便抢先劫掠;他手下的兵自然也是如此。正当他们兴高采烈之际,朱慈煊回兵攻击,三面夹击。
石棉军队一下子就傻了,瞬间乱成一团。
朱慈煊手上的大明士兵都是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老兵,就是正面对敌,以一当五都不在话下,何况面对的是一群混乱的散兵?两军一交锋,大明的士兵就像切西瓜一样,一个个收割着敌军的生命。敌军主将石棉见大势已去,想器械投降,被得了死命令的大明将士一刀两断。
半个时辰后,整个营地尸山尸海,血流成河。大明军队只不过伤亡了不足三十人就全歼了敌军三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