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高翔照例到东宫向太子报到。
太子屋内也已点起了无烟煤的火盆。
高翔为了让大家使用起来方便一些。就在制造无烟煤的工艺流程上加了一道环节。
就是将无烟煤生产成现代的蜂窝煤那种样式,不仅便于拜访,而且搬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太子朱常洛见高翔来了,就夸耀道:“祥云伯又立了大功一件呀。这个无烟煤非常耐烧。原来木炭需要经常往上添加,方能保证屋内的温度。现在这个无烟煤,一块就能烧一宿,而且价格还比木炭便宜。确实是个好东西。”
高翔谦虚地说道:“殿下谬赞了。臣也只是误打误撞,发现的这个东西而已。大家用得好,就行。”
朱常洛又问道:“听说祥云伯无偿为皇宫提供无烟煤。此举甚得父皇赞许。无论是宫内的人,还是朝廷上下都对祥云伯此举,表示夸赞。但是也有些龌龊小人上奏章弹劾你,说你这是在收买人心,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高翔听了,十分坦然地说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高翔坦坦荡荡地活着。一心只为大明,天地可鉴。这些弹劾我的人,定是拿他们卑鄙的心理,来考虑这件事的。”
朱常洛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父皇也是对这些人进行了训斥。其他也想浑水摸鱼的,见此阵势,也都罢手了。”
高翔恭敬地说道:“皇上圣明。官员上奏章,尤其是御史、给事中弹劾官员,本应该是维护朝纲,秉公执法。但是,却成为某些小人打击报复的一种手段。即使最后调查清楚之后,即使是诬告,也是无事的。这必将让那些小人肆无忌惮地进行弹劾,反正也不会受到惩罚的。”
朱常洛十分感慨地说道:“是呀。多少正直的人,就是倒在这个弹劾之上呀。”
高翔说道:“这股风必须刹住,否者吃亏的使我们大明朝。平白无故被人弹劾,连争辩的机会都没有,这怎不让为大明鞠躬尽瘁之人寒心呀。”
朱常洛请教道:“不知祥云伯可有什么高见。”
高翔说道:“微臣觉得,“风闻奏事”必须停止,这种捕风捉影的做法,特别容易形成诬告,冤枉好人。”
朱常洛不解道:“这是御史的权利呀。如果取消了,他们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不敢擅自上奏。万一这件事情是真的,岂不是耽误事情。”
高翔笑着说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御史如果听到什么传闻,可以将所听到的,如实向皇上汇报。当然,也可以将自己的分析、判断一并上报。皇上和内阁受到奏章后,可以命锦衣卫、东厂等部门进行秘密调查。证据确凿的,严惩。没有证据的,就结束调查。这样可以极大的改善现在这种冤枉人的状态。”
朱常洛听了,觉得高翔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取消“风闻奏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感叹道:“任重而道远呀。这个制度已经存在了如此长的时间,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还得慢慢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