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英国公张维贤就按照昨日与高翔商议的结果,在南京兵部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平倭之事。
南京六部,除了礼部之外,其余五部尚书全部到场,南京镇守太监崔泽、锦衣卫指挥使陆明等相关人员也都悉数到场。
万历皇帝的圣旨早已传到了南京。在场的各位都知道英国公和祥云伯此行的目的。
英国公张维贤首先发言,他说道:“我和祥云伯此次前来,是奉皇上之命,前来江南平倭。现在形势十分严峻,大家要通力合作,齐心协力,争取早日将倭寇击溃,恢复正常的生活。”
张维贤简单地说了几句之后,就让高翔也说两句,高翔说道:“客套话,我就不说了。眼下倭寇侵袭,愈演愈烈,大家都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对抗倭有利的,我们都采纳。大家但说无妨。”
高翔说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境地。
最后还是锦衣卫指挥使陆明先开了腔,他说道:“英国公、祥云伯,据我们锦衣卫掌握的情报来看,这个倭寇绝对是个难缠的对手,他们来无影,去无踪,等到当地卫所得到消息,前去攻打时,对方早已逃之夭夭。连对方的影子都看不到。我也想了很久,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江南的海岸线这么长,我们总不能沿着海岸线排兵布阵吧。”
他的话引起了在场官员的共鸣,大家都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南京镇守太监崔泽说道:“咱家觉得,这帮倭寇无非是为了钱财,实在不行,咱们就与倭寇谈判,许诺给他们一些钱财。当然这些钱可以让江南的大户人家凑齐。这帮大户人家都很富裕,根本不在乎这些钱。
正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帮倭寇拿了钱,自然就不来侵犯了。”
南京吏部尚书汪仲清附和道:“崔公公说得很有道理。这么做,及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大动干戈。能够兵不血刃地解决此事,真是菩萨心肠呀。”
崔泽听了汪仲清的夸奖,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高翔听了,心里暗骂一句,死太监。他特意看了一下在场人员的表情,基本上都是事不关己的样子,只有南京兵部尚书高士奇面色阴沉,一副想要争辩的样子。
高士奇刚要开口说话,却被高翔抢先一步,他说道:“崔公公的想法十分独特呀。咱们南京户部说说税赋征收情况吧。此次平倭,粮饷准备的如何?朝廷虽然拨付了一些,但是缺口还是有的,这个需要咱们本地解决。”
南京户部尚书邝士仁见高翔问起,就说道:“这个。。。粮饷、物资还在筹措之中,至于能否够用,这就要看平倭进度了。如果我们兵贵神速,短期内消灭倭寇,那么粮饷绝对够用;如果旷日时久,那就不够了。”
听着邝士仁说得这些废话,高翔气不打一处来,他继续问道:“依邝尚书所言,短期内和旷日时久是按几年进行划分的呀?”
邝士仁想了想,回道:“一年左右吧。顶多一年半。”
高翔冷笑道:“邝尚书的意思,就是说咱们江南的财力,仅仅够平叛一年半所需粮饷了?”
邝士仁见高翔话说得如此直白,带有挑衅的意味,就没敢接话。
崔泽不阴不阳地说道:“祥云伯。咱家刚才已经说了,只需给倭寇一些银两,向他们提出不许骚扰沿海百姓,倭寇自然是答应的。这样,咱们就不用大动干戈了。讨论粮饷能用多少,有什么意义?再说了,朝廷不是也向下拨付粮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