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亲率斥候部队赶往潼关。此时,关口并没有关闭。百姓可以在开放时间自由通过,只是盘查力度较平时加大了许多。
为了能够潜入潼关刺探情报。高勇率领二人,仅带了一些必备的衣物、盘缠、干粮等出门必备物品。
顺利进入潼关后,高勇就在潼关附近的一个小山村住了下来,几人谎称是来进货的商人。
大明对潼关非常重视,专门设置潼关卫镇守潼关。并且从明初开始,就对关城进行了有计划的建设。在唐宋关城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筑。
潼关内有一千多亩良田,可以保证驻军长期在此吃住。并且潼关水保证了田地灌溉和日常饮用。绝对称得上是易守难攻。
潼关城内基本没有民众,全部都是驻守潼关的士兵。而潼关附近的村落,都是驻守潼关的士兵退役后,将潼关附近的土地分给他们,让他们在此地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村落。
高勇等人借住的这家姓王,老人家今年六十多了。早期在潼关卫当兵,退役后,在本村分了一块地,一直未婚。就这么一直生活下来。
虽然退役多年,但是当兵的那些优良习惯依旧保持的挺好。无论是走路的挺拔身躯,说话的豪爽劲,乃至日常的作息时间,都与士兵无二。
王老汉十分好客。听说高勇等人是进关采购陕西土特产的商人,想在此居住几日。他十分爽快地就答应了。
高勇想给他一些宝钞,作为借住的费用,也被他严词拒绝了。
王老汉说道:“我一个孤苦伶仃的人,一直这么生活着。你们来,我还能有个说话的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要什么钱?你们就安心在此居住,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这是遇到好人了。高勇暗喜,这对下一步打探消息,提供了帮助。
在攀谈中,高勇得知,老汉日常种了一些蔬菜,养了一些鸡鸭鹅等家禽,自己也吃不了,就卖给了潼关的驻军。
老人家有个推车,专门为潼关卫送菜所用。
高勇笑着说道:“老人家。在你这里居住,你也不要钱。我们十分过意不去。这样吧。你去潼关送菜,就由我们帮你送吧。你引路即可。”
王老汉听了,欣然同意,说道:“你们和我不用那么客气。出门在外,帮助一下也是应该的。正好明日,我就要为他们送点菜。你们就一同去吧。记得少说话,不要乱走。”
高勇正色道:“老人家放心。这点规矩我们还是懂的。绝对不给您老添麻烦。”
这件事就这么谈妥了。
第二日一大早,高勇三人早早地起来,帮助王老汉将地里的蔬菜刨了出来,将养大的鸡鸭鹅绑了起来,挂在了推车上。
由于高勇三人的帮助,王老汉的工作压力大大减少了。一会儿工夫就准备完毕。
高勇亲自推着推车。王老汉在前面领路,另外两名手下则每人扛了一袋子土豆。
村子就在潼关脚下,距离潼关也就几里地。
很快王老汉和高勇三人就来到了潼关。
显然,王老汉与这里的守军都十分熟悉。有个守军笑着说道:“王叔,今天来这么早。这几位看着眼生,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