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何尝听不出来高翔的顾忌,他安慰道:“博陵呀。我知道你心有余悸。担心自己的未来。我不为难你。我只希望你继续为国为民做事。你把账本交给我,我安排锦衣卫和东厂处理。”
高翔拱手说道:“多谢皇上体贴。臣马上就回去将账本送过来。”
万历皇帝摆了摆手,示意高翔退下。
高翔向万历皇帝告辞,离开了皇宫。
通过高翔提供的这个账本,万历皇帝命锦衣卫和东厂将三党分子一网打尽。
为了保持朝廷的正常运转,万历皇帝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进行清理。
待三党察觉到了,已经为时晚矣。
万历皇帝大胆提拔了许多有能力、无帮派的官员。朝中的风气焕然一新。
多年的朋党之争终于告一段落了。
自土木堡之变之后,武勋势力被消失殆尽。而文官集团异常强大。强大到连皇上都无法抗衡。
为了与文官集团相抗衡,历任皇上都喜欢利用宦官集团来制衡文官集团。这也导致部分宦官权势过大,祸国殃民。
历史处于循环状态,悲剧也在不断的上演。
“争国本”事件,虽然最终以万里皇上的妥协退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告终。宣布文官集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是,文官集团已经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成为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等派系。
大家明争暗斗,搞得朝廷乌烟瘴气。万历皇帝因为“争国本”事件,一气之下不上朝。也就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原则,任由你们争斗。
在此期间,高翔犹如一股清流,先后平定了几场叛乱,又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对内改革,才让整个大明趋于稳定,而没有出现较大下滑。
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高翔一己之力还是有限的,根本无法将大明拽入正常轨道。
现在,机会来了。东林党被三党联合,利用“京察”打趴下了。
万历皇帝又利用秦王的“账本”,将三党清除掉。
朝中的文官没有了党派之争,趋于一种祥和的状态。
但是,这种状态只是暂时的。高翔知道,官员们喜欢利用同乡、同年进士等关系拉帮结派。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新的党派。
为此,高翔向万历皇帝上书,重新定位都察院和各部给事中。让他们充分发挥监督和弹劾的职责。对于拉帮结派,另立山头的官员,严惩不贷。
而监督的重点则是工作之余,比如哪些人喜欢在一起聚会,哪些人喜欢一起喝酒……
锦衣卫和东厂也同时对官员,包括都察院和各部给事中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