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清初,大明进入到一个垂死挣扎的状态,不光是文人大儒游走在是降还是反的抉择,更多的是地方将领,就像是大同姜镶、广东李成栋、平西王吴三桂等。要说此时最乱的地方就属广东、福建、湖南三省,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军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更多的是地方豪强修筑碉楼,挖掘河沟结保村寨,自成一体抵御外侵,十里一山贼,百里一军阀,老百姓为了活命,要么投军,要么上山做山贼,要么结保村寨大户组成民团。所以民团是最弱的武装,往往只是做个预警,组织村民老弱妇幼转移到安全地方等来逃避兵祸。
自黎城军逼迫清廷占领南京后,有一位大人物坐不住了,就是大家熟悉的郑成功,后世为民族英雄,抗清名将等等。郑芝龙降清后,做为儿子的郑成功却坚定反清,这个中的道道说起来又是一部书,有当时的局势,也有私利,对郑成功来说更多的是家族内部起的作用更多。
清朝大学士洪承畴为泉州南安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决意带着几位儿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降清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征闽主帅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就坚定了抗清的决心。
郑成功立足安海,收拢接管其父郑芝龙留下来的产业,展开对外海运商贸,直到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郑家的海运商贸分为东西二个大船队,挂“石井郑记”牌照,主要航行日本、台湾、吕宋及南洋各地,对内陆又分为“五常商行”及“五行商行”,这个“五常商行”又分为仁、义、礼、智、信,这是针对厦门、泉州、福建、港澳、南洋等沿海各港口的贸易。 “五行商行”又分为金、木、水、火、土针对目前的台州,温州、舟山、乍浦、镇江、南京等地的商贸,这些全在黎城政府辖内。近一年来大批的黎城商品,被郑家商行所购买。主要商品是各式酱菜,水果罐头,精盐及各种方便食品,接下去的大宗商品就数织布,丝绸、陶磁、农具、刀具铁锅了,除了这些日用品外,还有生活用品玻璃镜子、火柴、肥皂、带玻璃罩的灯具、铝制水壶,玻璃杯具、各式搪瓷用具,味精、酱油、茶叶等。而要采买这些黎城商品,全部要有政府商贸部批准的,不然,等你开船时,码头海关就要缴纳百分之四十八的税收。凭着有商贸部的贸易证书只要缴纳百分之八的商税就可以了。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各种各样的印花布,花式品种上百种,大家知道,在明代,棉布上的花色很是单一的,要么蜡染,要么手工刺绣,大多是染一个色,想要整匹布上花色同时有二色以上,只能是刺绣了,而黎城的花布最多可以同时有五个色的花纹,而且色彩艳丽,这种布跟目前的手工织布很不一样,更加薄、轻柔、细密。
经过一年来的商贸,郑家商队也明白了其中的门道,只要把南洋的橡胶、各种坚果、木材、大米、煤、棕榈油、锡石、镍石、钨石、铜等矿石运过来换成黎城商品的话,利润就会成倍增加,特别是橡胶几乎需求很大,而白银反而不太受欢迎,在黎城、江南境内,银价现在越来越不值钱,买一个热水瓶要银3两,买一只铁锅要银一两八钱,而用黎城的钱钞,只要一元人民币就能买热水瓶,四角钱一只铁锅,如果你用银子去黎城开的银行换人民币是换不到的,没有这业务,更可气的是,用人民币换银子差不多是一比一的样子,也就是一元人民币换一两银。所以,大家全舍不得用人民币,大量抛出白银,结果,在黑市上,等于是一比三了。特别在江南的大虎哈哈大笑,反正一元以上的人民币是印刷的纸币,反而一元以下是铜铝合金。目前这个铜铝合金用途非常广泛,大量产出,制成板材、型材、锻件、线材、棒材、管材、箔材、焊条焊料、发动机活塞机轮等等。
铝铜合金很坚硬,熔点是640℃,一般是由97%的铝和3%的铜组成。用于压制硬币的配比是77%的铝、18%的铜,5%的锡这样的配比软硬适中,压制后纹理清晰精美,色调在银白中微微泛着黄光,光是硬币上的纹理图案,不是这个时代能仿制得了的。
目前,黎城不怕会通货膨胀,人民币很缺,回笼的是白银,除了工业用途外,还真不知道有什么用途。库房里囤积了大量宋、元、明时期的官银,所以只能做为国库储备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