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巘出列说道:“陛下,若是陈氏臣服,又当如何?”
呃……赵昰问道:“政事堂有何意见?”
陈宜中回道:“臣回去后商议,若陈氏臣服,必然妥善应对,不失国朝体统。”
这件事不太好应对。
接受吧,置新扶持的李氏于何地?不接受吧,显然只能打到底了。
皇帝不太想操心,换了个话题,说道:“海上来信,元虏已占据东瀛三岛,东瀛人据守孤岛,覆灭只在早晚,国朝当如何应对?”
“陛下,东瀛未进国书,未遣使者,大不恭,臣以为当放任自流。”赵与檡说道。
新皇继伟,藩属国不遣使祝贺就是失礼,不干你就不错了,还想支援?
“陛下,江北荆湖广西元虏在侧,大军不宜轻动,且东瀛孤悬海外,无关大局,不予理会便是。”陈宜中从实际出发。
“倒也不能置之不理。”陆秀夫说道:“元虏为占东瀛,不断增兵,臣以为可扶持一二,以牵制东瀛兵力。”
“陆师不动,海师为主,调刘羽北上支援东瀛。”赵昰想了片刻,道:“若有必要,可售天雷于东瀛,钱粮之外,可以女子抵付,尽运往南宁国。”
“陛下,师出无名,不妥。”赵与檡坚持己见。
“不以朝廷名义便可。”赵昰说道:“商旅见义勇为,扶弱抑强,可也!”
皇帝好歹没喊出抗元援日,再设置一只志愿军。
事情这样定了,赵昰又说道:“朕意,遣使者以贺新年为名出使元庭,目的有三,探听虚实,接回太皇太后等人,交换俘虏,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为正统,不可以贺新年为名遣使于虏酋。”赵与檡从礼法上反对。
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天子只能有一个,若是赵昰遣使去,相当于承认了忽必烈皇帝的正当性。
这样一来,以后北伐就不是收复失地,而是侵略。
名义这东西,说起来悬乎,其实体现的很明显,比如崔斌、孟祺等人,就是因为认定了忽必烈是正统才死心塌地的,若是忽必烈不是正统,他们可能主动来投。
“陛下,三宫降,国朝体统皆失,且接回如何安置又是难题,殊无必要。”陈宜中委婉地提醒。
以前没有例子,但是未来的土木堡战神搞了个夺门之变,这是活生生的后事之师。
但对赵昰来说,赵小二要是想有的没的,怕不是要被按在地上锤。
“无妨。”赵昰说道:“孤儿寡母,势穷力竭,不得已而为之,能接当接回,回来仿宁王成例安置。
诸卿以为遣使不妥,择一二俘虏放回,传达朕意便是。”
“陛下圣明。”诸臣应下,不再反对。
最后一件事,因为临安大体上已经安全,可以把杨氏和赵昺接来了。
应有之义,毕竟杨氏有执政权,赵小三是天然继承人,若是万一……尽管不可能,却不可不防。
赵昰倒没想这些有的没的,只是单纯觉得与其让杨氏牵肠挂肚,不如接来临安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