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藏军谷,李风云聚集众人,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众人虽大多不明白李风云所说的“平等”究竟为何物,但是,李风云在众人心目中的威望何其大,几乎所有的人都赞成李风云,愿意追随他。
趁着众人都在,李风云又提名二十多人为藏军谷的元老,包括了所有游击营、风云镖局的元宿以及影响力较大的人。李风云的提名,谁人又会有意见,没有任何人反对,这二十多人便被定了下来。
众人又吵吵嚷嚷,又推举出几人,凑成了三十人,组成了最初始的元老会,李风云被奉为元老会的首领,简称元首。
元老会的元老为终身担任,如未犯下大错或者自动退出,不会被革除。以后藏军谷、风云镖局的重大事情,必须要经过元老会的元老商量同意后才能执行。
为了补充不足,李风云又提出建立合议会,以每百人为单位,各自选出一人,共选出三十二名合议员,这三十二人每一年一换,没有决策重大事情的权力,主要负责收集众人的意见,以供元老会讨论。契丹人有八十余人,理所当然夺得了一个合议员的名额,共同推举耶律延德为合议员。
元老会与合议会成立的第一件事,便是讨论如何对待俘虏的事宜。
如今藏军谷中,俘虏足有一千六百多人,游击营与谷中的原住民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一千六百人,如何对待俘虏事宜也的确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是李风云提出来的。
经过数天的讨论,大家终于草拟出一个章程。
从今以后,但凡俘虏的敌军,都需要劳役三个月,所有对中原百姓犯下罪孽的,必须按照中原律例,接受应有的惩罚。当然,像律例中充军这种藏军谷没法施行的,则改为劳役等惩罚。
三个月后,无罪者当即释放,有罪者继续赎罪。被释放的俘虏,可自由选择留下为藏军谷效劳还是离开。
离开藏军谷者,从跨出藏军谷的那一刻起,即表示不再是藏军谷的人,也不受藏军谷的保护。为了保证离开藏军谷的降军不会骚扰百姓,藏军谷会发放少量的银两,作为这三个月劳役的报酬,同时也是他们回家的路费。
当然,如果银两不足以供他们回家,也可以选择在藏军谷中继续劳作一番,以换取相应的报酬。
留下的人,如果要参加游击营,还要经过重重选拔考核,并不能因为曾经的经历而受到优待或者歧视等不公的待遇,无论是谁都要从普通的士卒做起,即便他当初是一名威名赫赫的将军也不例外。
章程虽然简单,但很奇怪,只要李风云不表明态度,争论往往很严重,合议会名义上不参与讨论,只提供建议,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实际上很多时候,争论都发生在合议会上。
因为有一半合议员都是俘虏,他们当然希望能争取到更好的待遇,而另一半人认为这样对他们是不公的,他们不愿放弃身份地位上的优势。而元老会又是明显偏向后者的。
若不是在李风云的强压下,数次这两帮人为了各自的意见差点打起来。
这叫李风云十分头疼,他没想到,原本在他心中简简单单的“平等”两个字,拿到现实中却变得如此复杂。
李风云突然意识到,要实现他心目中的“平等”,恐怕不是他原先想的那么简单,不只是靠一把刀就能拼杀出来的。也许正如他说的那样,尽其一生,也未必能成功。
自从《释俘章程》出来以后,与李风云的意料相反,被俘虏的契丹人真正离开的只有二十多人,反而是被抓起来的降军只有两百多人留了下来,其余人都离开了藏军谷。
李风云十分不解,耶律延德解释道:“其实也不奇怪,在契丹,被敌军俘虏是草原勇士最大的耻辱,所以许多人呢宁可战死,也不愿被俘成为奴隶。
将军虽然释放了我们,但是,这被俘的耻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身上,即使回部族,也很难被人瞧得起。
若是去投契丹军,像我们这些被抓过的人,也是很难被信任的,一般都会编到乞活军中,干最重的活,吃最差的东西,打仗要冲在最前面,很快就会战死。
但若是不去投契丹军,也不回部族,契丹人只会放马牧羊,根本不懂农耕,况且中原百姓对契丹人恨之入骨,落单的契丹人,哪里有什么活路?
与其这样,倒不如跟着将军拼上一把。若是将军真的成功了,跟随强者,在草原上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他日也能衣锦还乡。
实不相瞒,回去的那些人,其实是家中有儿女的,他们实在是放心不下,这才离去。像我这般没有什么牵挂的,便宁可留在藏军谷,为将军效力,以博一个出身。”
李风云明白过来,回想那些被俘的中原俘虏,情况就完全不同,这些俘虏出了藏军谷,凭着自己的本事,也能再投军,即便不投军,如今河北人烟稀少,但是土地肥沃,怎么都比狼山中这贫瘠的土地中刨食要强。即便再不济,占山为王当土匪也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天下这么大,只要躲着游击营,不再被游击营抓住就成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风云长叹了一声,这些事情,还真不是他能解决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