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现在提改革,那当然也会冒很大的风险的,孙厂长也知道这里面的风险,所以,迟迟拿不出方案了。
现在,听到秦观这么一说,孙厂长顿时就来精神了“秦观,你说说看,怎么改”
“现在,咱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这根本就无法调动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秦观说道“所以,咱们的工人劳动,必须要体现出差异化来,干的多的,工资高,干的少的,工资少,不干的,滚蛋。”
秦观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后面那些厂领导们,当听到秦观这么说的时候,已经有人在脸上显出不满的样子来了。
干的多的,都是没后台的,在厂子里任劳任怨,不管有多少工作都得去做,而不干的,就是有后台的,眼前这些厂领导们的亲戚,很多都被安『插』到了厂子里,一张报纸,一杯茶水,就是一天的生活。
纯粹的混日子来了。
秦观这么说,就是要打破他们的铁饭碗,混日子的人,要么改变以前的作风,认真劳动,要么,就滚蛋
“这个干多干少的标准,又是什么”车间主任张向阳,脑子最灵活,率先反应出来“咱们的标准得统一啊。”
不同的工作,那劳动强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标准统一的话,那用时间来衡量最合适,对,上班时间,就是干的多少。
“在一线车间里,实行计件制。”秦观说道“只有计件制,才能充分反应出工人的劳动成果来,那些在厂子里呆一整天,连一条车体焊缝都焊接不完的人,最好立刻滚蛋。”
其实,十几年前,曾经实行过计件制,但是后来随着风暴的冲击,一切都无法推行了,现在,工人们只要在工厂里,不管是干什么,磨够一天,就有一天的工钱。
秦观就是在一线生产车间里上来的,对这种弊端,清清楚楚。
“那不同的车间,不同的工种,怎么比较”张向阳继续问道“比如,冲压车间和焊接车间,怎么确定他们的数量”
张向阳还在提难题。这方法,不好使,还是计时制比较简单。
计件制需要一名精通工艺,精通工价预估的管理人员,精准,权威。这是首要条件。
定工价的那个人,一定要见多识广,一定要是从一线做起来的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及职业素养的人。学历再高,理论素养再强,只要没有长时间的一线生产『操』作经验,都是白搭。
他还要有一颗精于计算的头脑,一个人的算计深度要超过企业所有一线工人所能算计的总和。由于这个人相当难找,所以后世很多企业采用计件制问题百出,这就是根源所在。
“从各个生产车间,寻找最熟练的工人,汇总他们的工作工时,按照工时的比例,来换算计件制的比例。”秦观说道“冲压车间,一个冲压件,熟练工要三分钟,焊接车间,一条焊缝,熟练工要五分钟,那他们的计件制的换算比例,就是五比三。”
听到这话,张向阳彻底无语了,这个馊主意,好像还真能行得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