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桂宁打开折叠的信纸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激动的笑容,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才依依不舍地折叠起来放到怀里。
且说陈汉忠及一双儿女在林家住了三日,这三日里,清明和小雪这两位《西游记》的忠实粉丝天天缠着小寒讲故事,只把小寒累得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立夏和春分实在看不下去了,把他们俩拉过去,给他们讲楚昭的传奇故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终于把小寒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初十早晨,清明和小雪依依不舍地告别,等到把他们送走后,小寒长出了一口气,这下耳根终于清静了。
日子终于平静下来,小寒每天做做家务,喂喂猪栏里那头越来越胖的肥猪,再是教立夏和春分以及每天过来报道的何牧学习数学的加减乘除法、简便运算等。
至于林进财夫妇学完了加减法后便放弃了,因为后面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太吃力了,小寒也不勉强他们。
这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今天,就算年结束了,人们该出去干活了。
吃过早饭后,陈氏就开始杀鸡,因为今天也要准备贡品去拜神,这叫有始有终。
一番忙碌后,下午,早早吃过晚饭,一家人坐着闲话。小寒听说这一天镇上会有花灯,很想去看看古代的灯谜是怎样的。春分也想去。但是爹娘却不同意,说离镇上太远了,看完花灯回来太晚了,不安全。
“那就住客栈,第二天早上再回来。”小寒脱口而出。却看到爹娘吃惊的目光,她才意识到,住客栈对习惯于自给自足的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和不可思议的行为。
小寒讪讪地笑了:“爹、娘,我也就这么一说。要不今天就不去了,明年再去吧。等咱们开螺蛳粉店挣了钱,到时我们在镇上买一个院子,这样哥哥弟弟去学堂也方便,不用来回跑。我们偶尔想去镇上玩,也可以有个落脚的地方。”
春分眼睛一亮,也附和着说:“对啊对啊,等我们买了房子,再好好看灯,看个够。”陈氏见他们懂事的样子,很心疼,向几个儿女保证,明年一定带他们去看花灯。
大家便不再提这个话题,开始对即将到来的盖房大事讨论起来。林进财和立夏仔细地计算着要买多少砖瓦,需要多少木料、沙石,大概需要多少钱等。陈氏说到时请村里人来帮工,要管早饭和午饭,猪肉不用买,因为自家要杀猪。菜自家也有,但需要提前买米、买面回来。买面是小寒提议的,她准备蒸馒头和擀面条。
馒头和面条在这里是稀罕物,因为这边人习惯一年四季都吃大米。馒头镇上也有卖,但都做得小小的,放了糖,带着甜味,大人一般是买来给孩子们当零嘴吃。但小寒准备蒸的是北方的大馒头,因为干活费力气,必定要管饱,只有大馒头才够吃。
正热烈地讨论着,突然院门外传来一阵响动,好像听到马车的声音,立夏连忙走出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不一会儿,他领着一个三十多岁的陌生中年男子进来。男子进来给大家鞠了一躬后,递过一封信:“小的奉公子的命令来接小寒姑娘和两位小哥到镇上去看花灯。”
林进财接过信后,因不认识字,只好尴尬地递给立夏。立夏拿过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的内容确是如此,说看完花灯后再送他们回来,署名也是韩桂宁的。因他不认识韩桂宁的字迹,便递给小寒。小寒也没见过韩桂宁的字迹,看了看,疑惑地问道:“你是谁啊,我怎么没见过你?韩公子怎么不亲自来,还有怎么没邀请我爹娘?”
“这个……”男子挠了挠头,答道,“小的是公子府上新来的下人。公子在家做花灯,说是要亲手做了送给姑娘和两位小哥,所以没空来。至于为何没有邀请令尊令堂,小的就不得而知了。公子的心思,小的猜不着,只是奉命行事。”
林进财和陈氏对视了一眼,了然地一笑:“想是韩公子觉得你们年轻人年纪相近,能聊得来,也能一起猜灯谜。要是爹娘跟去了,你们也玩不好,所以只邀请了你们。没关系,你们快去吧。这个花灯我们以前都看过了。”
小寒觉得撇下爹娘去看花灯不妥,可是人家已经派车来接了,总不能叫人家空手回去。正犹豫间,那男子着急地给她作揖:“姑娘,您就行行好,快上车吧,要是接不到您和两位小哥,公子还不得剥了我的皮。”
林进财夫妇见他说得可怜,连忙催促小寒快去。小寒踌躇了一会,见爹娘不断催促,那男子也在哀求,又有哥哥和弟弟跟着,想着应该没什么大碍,便简单收拾了一番,和立夏、春分上了马车。
车上,春分很兴奋,不时撩起帘子往外看,还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马车出村后,速度变得飞快起来,因古时候的路并不平坦,坑坑洼洼的,把小寒颠得七荤八素,脸色煞白,差点把晚饭吐出来了。
立夏见状,让小寒靠自己肩上休息,又让春分叫那男子慢点赶车。可是不知道他是不是没听见,车速并没有放慢,反而是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