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端木期如往常般去了太仆寺点卯,本以为这一日就如同平日无二,却没想到他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了吏部的调令。
端木期整个人如遭雷击,再也呆不下去了,浑浑噩噩地回了端木府,脑子里几乎无法思考,连他自己也不记得他是如何策马从太仆寺回府,如何下马后一路从仪门走回了翠薇院,如何走进东稍间里……
“老爷,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正歪在一张美人榻上的唐氏见端木期进来,疑惑地看了看案头的壶漏,现在才巳时过半。
唐氏做了个手势,坐起身来,服侍的两个丫鬟立刻躬身退下了,屋子里只剩下了他们夫妇俩。
端木期像是没有听到唐氏的话似的,失魂落魄地坐在了窗边的一把花梨木圈椅上。
唐氏看端木期神色有些不对,不免有点担心,再次唤道:“老爷,这是怎么了?”
端木期目光怔怔,还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唐氏不禁微微皱眉,正想着是不是把端木期身边的长随叫来问问情况,就见芷卉快步挑帘进来,走到近前禀道:“三老爷,老太爷让您去永禧堂!”
一听“老太爷”三个字,原本还像丢了魂似的的端木期仿佛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般,骤然清醒了过来。
他霍地从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唐氏也紧跟着站起身来,又唤了一声:“老爷……”
“我去见父亲……别的,回来再说。”端木期抚了抚衣袖,回来还没一盏茶时间,又脚步匆匆地走了。
那道门帘被端木期粗鲁地挑起,又哗哗地落下。
看着那跳跃不已的珠链,唐氏抿了抿嘴,心中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老爷变成这番模样,还惊动了公公?!
唐氏捏了捏帕子,眸光不安地闪烁了几下,最后化为果决,她立刻迈出步伐,也跟了上去。
外面的天空不知何时阴沉了下来,层层阴云挡住了灿日的光辉,让唐氏的心中也如同这阴云密布的天空般,她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不过女子的步伐始终是赶不上男子,待唐氏赶到永禧堂的时候,端木期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个大半。
“……父亲,您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吏部怎么就把儿子调去那等穷乡僻壤的地方?!”端木期哭天喊地地说道。
只听到这一句,就让刚走到门帘外的唐氏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透过那细细的湘妃帘,可以看到一身太师青常服的端木宪正坐在罗汉床上,儒雅的脸庞上透着一抹不解。
“这事……我也觉得奇怪,事先没听到半点风声。”端木宪捋着胡须缓缓道,他也是得了三子外调的消息后,才匆匆赶回了府。
四周静了一瞬后,端木宪睿智沉稳的眼眸看向了端木期,又道:“老三,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父亲,我不想去,您要帮帮儿子啊。”端木期急得满头大汗,又手足无措,“我打听过了,那中州汝县自今春以来乱得很,到处都是流民流寇……前任县令会遇害就是那帮子暴民所为……父亲,儿子真的不想去啊!”
坐在端木宪身旁的贺氏快速地捻动着手中的紫檀木佛珠,一直没有说话,面色难看极了。
丫鬟的打帘声响起,屋子里的三人都朝唐氏看去,唐氏的脸色微微发白,从方才那几句话,心里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
“老三媳妇,进来坐下说话吧。”贺氏看着唐氏淡淡道,想起昨日寿宴上发生的事,就觉得心里不痛快,但显然,现在不是提那件事的时候。
唐氏深吸了一口气,上前对着公婆施了礼后,就在端木期身旁落座,然后问道:“老爷,我刚才在外面听到了几句,莫不是你要被调去中州汝县当县令?”
端木期的脸色更难看了,点了点头。
他在京城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太仆寺主簿,官职不高,但好歹也是一个京官,又背靠端木贵妃、大皇子和尚书府,这京城上下也没人会故意给他脸色看,更不敢没事找他麻烦,他的日子可说是过得顺风顺水,舒坦极了。
可那汝县是中州中部的一个小县,穷乡僻壤,本就是片贫瘠之地,自三月里淮北流民聚集到那里后,粮食供不应求,不到一个月,那些流民就变成了暴民作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以致方圆几县也是人心惶惶。
这一去,至少就是三年,哪里有好日子过!
而且,即便朝廷已派兵镇压过,可若是剩余的流民鼓动当地百姓再次暴乱,倒霉的还不就是新任的县令!
“半个时辰前,才刚接到的调令,命我携家眷去汝县任县令……”端木期的声音发涩,心里拔凉拔凉的,觉得那个汝县根本就是虎狼窝啊!
携家眷?那岂不是连自己也要一起去汝县?!唐氏瞳孔微缩,浑身如坠冰窖,差点没晕厥过去。
“父亲……”唐氏祈求的目光也看向了端木宪,现在他们能依靠的人也唯有端木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