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赵玉看来,而今的通天比之几年前的通天,其想法更加的幼稚可笑,越活反倒越活了回去。
在赵玉的眼中,此时的秦国虽然声势浩大,但那只是表面,真正的实力却与齐楚赵相差无几。
他如此而言,赵丹心中宽慰不已,他就生怕秦国再度东征,到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赵国,他该怎么办?
“你派人去一趟魏国,去看看廉颇老将军。”赵丹还是担心,主要是一直被秦国欺负着,已经养成了这种风声鹤唳的习惯。
廉颇去了魏国数年,一直没有音讯传来,如果这个老将军当真要老死在魏国,那赵国岂不是当真无人了?
赵玉也知道这一点,而今赵国,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些庸碌之辈。但自己是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他也心中有数,故此听到赵丹要让他派人去魏国,当即一口答应了下来。
廉颇在赵国的影响力绝对不逊于而今的赵王,如果有这位老将军坐镇赵国,就算给秦王一万个胆子,只怕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就在赵丹与赵玉谈论秦国是否会东进之时,秦王宫内也正在谈论此事。
李斯,王翦,蒙骜,蒙武按照职位辈分恭敬立于王座之下,在他们身后乃是其他文武,其中站着一个身份异常的文臣,昌平君。
他是秦昭襄王的外孙,也是楚国公子。只是他来到秦国多年,一直在秦国为官,早已不与楚国联系,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他是楚国人。
李斯的意见是此时尚不宜出兵东进,一来师出无名,二来北境战事颇多,北境尚未安定之前,东进之事切不可提及。
在他看来,而今的七国,韩魏两国已经不足为虑,唯一让秦国略感头疼的乃是赵,齐,楚三国。
这三国经过多年休养生息,真正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齐楚两国,数十年来两国无战事,即便有也是大胜之战,兵多将广而且百姓富裕,粮草充足,秦国一旦与这两国交战,那必定是持久之战。
而在持久战中,秦国远征,粮草供给定然受困,将会十分不利。
但蒙骜蒙武父子却与李斯的意见相左,他们以为此时通天此时已经杀了项梁,这毫无疑问是已经对楚宣战,而楚国绝对没有胆子独征大秦,楚王必定会联合其他五国。
蒙骜以为与其让六国联手再攻函谷关,莫不如主动出击,先行东征,将韩魏赵纳入大秦板块,然后再徐图进取燕齐两国,最后再对楚国动手。
想要一统天下,各个击破乃是上策。
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一番话说出来令在场的其他文武不住点头,显然是同意了他们的观点。
昌平君显然也同意这一点,他虽然是楚国人,但他知道而今天下唯有秦国才能一统天下彻底消弭战乱,因此他才来到秦国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