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刚刚跨上战马,那战马便迅速化为红色雾气消失,害方浩然险些摔个跟头。
更狼狈的是,远处三箭连环射出,夹杂风雷之势!
方浩然险些中箭,索性经过师祖半年的锤炼,练就一身钢筋铁骨,硬是给他完全格挡下来。
“儒家的门徒,为何在我大军行进之地上徘徊不前?”
这个声音十分苍老却又中气十足,发出的方向来自万军从中。
“晚辈仅仅路过,并非有意冲撞大秦军队,未知当面可是王将军?”
方浩然猜测对方应该是感受到了自己的浩然剑势,所以认为自己是儒家门徒。
这个时代文盲率高达九成九,且儒学又是显学,虽然大秦不好儒,但仗着这个身份蒙混过去,问题应该不大。
果然,王翦邀他前往中军,方浩然没得选择,当然只能前往一会。
王翦身披铁甲,十分高大。
如果这是在李信战败后,王翦挂帅灭楚。那么他应该已是古稀之年。
但此时的王翦却不过是个中年人的样子,精力十分充沛。
“儒门弟子,也开始做说客了吗?”
王翦的笑容很是温和,根本看不出是个统帅三军,灭国无数的绝世名将。
方浩然还是决定说实话,“在下真不是什么儒门弟子,也没想当说客,就是路过。”
王翦与周围的下属一同发出了笑声。
边上有人说道:“小先生的浩然气练得颇有火候,隔着数里地都能感觉到其中的浩大光明之意。若不是真正的儒门弟子,怎么可能练到这般境界。”
这可就真解释不清了……
王翦阻止周围人继续嘲笑,说道:“可能是孟儒一宗出来游历的弟子吧,都说孟儒讲究民贵君轻,被视为离经叛道。
却不知小兄弟如何看待我们大秦伐楚之战?”
“天下纷争已久,底定于一,已经是天下共识。我想大秦伐楚,应该非是结束,东方还有诸国未灭,等彻底征伐六国,才算一统天下。
不过在小子看来,各国风俗迥异,秦施之以霸道,却未必能够持久。”
“秦之霸道固然严苛,但公子扶苏却有仁君之相,诸子百家皆可用之。小先生既然游历世间,不妨随我出征,且看我兵家手段。然后,再来谈我秦之霸道如何?”
接下来之事,有如重游历史,王翦领六十万大秦甲士,攻入楚境。
楚王令项燕为帅,征楚国大小封君,集结全部兵力,欲在平舆和秦军决战。
王翦坚壁清野,养精蓄锐,避而不战。
旷日持久下,便是项燕与楚王的威望,也难以压制楚国内部大小封君的抱怨,士卒疲弊,国力耗损严重。
项燕决定撤军,王翦及时抓住战机,挑选精兵于前实施追击,一路战至蕲南大败楚军,逼迫项燕自尽。
而后一路南下,攻破楚都寿春,俘获楚王,攻灭楚国,并占领越国土地,设立郡县,实行秦国律法制度。
方浩然在此也见识了什么叫做兵家手段,治军一途,王翦既可以高高在上赏罚分明,也能躬身抚慰士卒,与之同食。
能忍得住项燕诸般挑衅侮辱,也能拒抗朝中非议。
一切行事,不为道德礼法,只为胜负,用尽机谋手段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