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也认得苏清川,走上前来将他引领上车。
“大老板,去哪儿?”司机问道。
“中环。”苏清川说。
来到中环的一家咖啡厅,苏清川见到了他此行要拜访的人,姚远。
之所以要赶着从狮城回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姚远跟德仪的合同即将到期!
这样的人才对于海川集团来说是非常稀缺的,所以苏清川必须来亲自拜会,跟对方聊聊,若是可以招入麾下,对海川集团来说百利无一害!
当然,谈判不可能上来就把所有的底牌全部亮出来,尤其是这种级别的谈判,得徐徐图之,太过明显就显得吃相难看。
姚远怎么说也是德仪亚太区的总裁,已经算是走到了打工人的最顶层,而且他还是一个华人,能在美国的企业中拥有这样的地位,非常的不容易。
而德仪给姚远这样的地位,也就证明了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实力。所以得知姚远的合同即将到期,无数的顶级企业都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海川算是这些企业中,竞争力最差的。
苏清川也知道自己的底牌不够厚重,所以一上来,聊得也只是一些比较宽泛的话题,像什么亚洲的经济走势之类的,等到一杯咖啡下肚,苏清川才第一次切入正题。
“德仪在亚洲地区的发展如此辉煌,姚先生功不可没。我想德仪的董事会应该已经给姚先生准备了更好的位置了吧。”
姚远笑了笑,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只能说是缘分到了。换了其他人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也一样可以做的非常的出色。”
“姚先生太客气了。”苏清川说。
“我不是客气,实话实说罢了。现阶段国内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对于管理的理解,我相信是不会比我低,甚至比我更高的。”姚远说道。
苏清川说:“姚先生的观点我认同一半儿,国内确实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家。但姚先生自身的实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点上恕我不能与你达成共识。”
姚远说:“国内的经济正在稳步向前,市场的机遇、企业的运营能力以及口碑,都在慢慢的扩大。”
苏清川说:“话这么说没错,但国内企业家有一个明显的弊端,或者说全球的企业家都一样,那就是企业的规模超过百亿甚至更多之后,企业的管理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靠企业领导者的个人魅力,那么企业早晚走向灭亡。所以必须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可规章这东西有点违背天性,很多规章制定出来就是在跟员工过不去,所以如何取得一个平衡,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苏清川的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后世无数企业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像是苹果、微软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能扛过去就是靠的规章制度,但更多的公司却最终没能熬过这一关,到达巅峰之后就开始不住的衰落。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就变成了苏清川的个人脱口秀,姚远只是在一旁静静的聆听,听到关键的地方才插一句话,但并不会打破苏清川固有的说话节奏。
而姚远也从苏清川的这番话中,感受到了他对于海川未来的畅享。
姚远今年四十五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而且还拥有极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但他毕竟是华人,华人在外资企业是永远都不可能走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层的。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姚远改变不了的。
所以不管德仪给他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姚远都不会在心动。
他想要的,是一个更富有挑战性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