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个饱读诗书,智计无双的奇男子,为何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自己这个大哥,真是让人看不透。
关羽也默然了,唯独张飞越来越觉得楚风对自己胃口,不由靠近了些,却被楚风嫌弃的不行:“你太高了,离我远点!”
“我……”张飞骂骂咧咧的走开了,长得高大威猛是他的错咯?男儿生于世间,当以才华论长短,你楚望平之才谁敢小看,居然在乎这些细枝末节?
一旁的刘备满脑袋黑线,刚刚那一场震撼人心的大胜居然没人提,这几个家伙是在干嘛,斗嘴?
没点正事!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道:“先前我已命人在营中备下热水,诸位好好冲刷下身上血污,其余事情稍后再议!”
如此总算是结束了这场闹剧,凯旋的战士们都冲洗去了,楚风立在原地,看着流淌冲刷下来的殷殷血水,目光不断颤动着,自己身在后方安全地带,可这些冲锋陷阵的将士付出了多少?
危难重重,险死还生!
出发时八百人,回来的不到半数,有四百余人永远的留在了那里,他们都是英勇的战士,奋战到最后一刻,成全了这场大胜!
相比于这些人,自己所做的又何足挂齿?
上兵伐谋,可若没有将士们拼死战斗,再强再精妙的谋略又有何作用?
古往今来,谋士们指点江山,决胜于千里之外,大将们冲锋陷阵,立下不世功勋,可这些都是以战士们的鲜血浇筑而成,多少热血男儿豪气干云,到最后埋骨黄沙,有几人识,几人知,几人痛?
“不管如何,尽快结束这乱世才是重中之重,否则又有不知多少热血男儿将客死他乡!”
楚风再次坚定了他的信念,望向刘备的眼神愈加冷漠,刘备没错,甚至是个值得敬佩的好人,但其执念太深,并与楚风的目标相冲突,两者之间不会一直这么亲近和谐下去,早晚必有一战!
沉默半晌,楚风缓缓开口:“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王朝更替亦属寻常,若有朝一日大汉倾颓,玄德兄该何去何从?”
刘备楞了一下,旋即眉头紧皱,一双眼睛死死的盯住了楚风:“望平此言何意?”
楚风打了个哈哈:“我随意一问,玄德兄随意一答便是!”
闻言,刘备眉头略微舒展几分,眉宇间却是多了些戒备与抵触,断然道:“泱泱大汉存世四百余载,又岂是那么容易倾覆的?若真有那么一天,我刘备身为汉室宗亲,自当竖起大旗,力挽狂澜!”
微微侧过了身,楚风的目光越过刘备看向远方,喃喃道:“哪怕因此与天下无敌,哪怕将有无数人为此丧命?”
刘备道:“此乃社稷大事!无论如何,为了扞卫汉室天下,我刘玄德哪怕身死也在所不惜!”
楚风长叹,刘备,还是那个刘备!
处在刘备的立场上,他的想法和做法没有错,甚至后世有许多人崇敬于他,为了中兴汉室他可以不顾一切,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始终坚守着心中正道,然而这样一个人,在楚风眼里却是可敬又可恨。
敬,敬的是刘备的忠与义,以及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
恨,恨的是刘备不顾及大势的愚忠,复兴汉室是他的一个执念,可是为了这个执念,多少人付出了血的代价?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可是,有意义么?
对刘备来说有,对这天下许多人来说有,可对楚风来说,没有!
忠君爱国?听上去大义凛然,可也要这君真的值得尽忠才行,如今的大汉朝早已腐朽不堪,强行支撑又有什么意义?
若说大汉没了,汉民族就完了,楚风说什么也要拼上一拼,可以后世的眼光的来看,这一切都只是杞人忧天而已,朝代可以变更,君王可以替换,人没了才是真的没了!
自汉武帝远征匈奴开始,汉人真正的强盛起来,可三国这段战乱拼掉了多少人?如果能早些一统,汉人不至于十不存一,也不至于有那么屈辱血腥的五胡乱华发生!
汉人被外族踩在脚下,苟且偷生,谁来为这样的屈辱与仇恨负责?
“你的大汉,只是名义上的大汉,一个称呼而已!”
“只要汉魂不灭,汉人不绝,别说改朝换代,就算改天换地又如何?”
这些话楚风没有说出口,也没有再对刘备说什么,他有他的坚持,有他的道路,而刘备,与他并不同路!
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