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今燕军野战部队扩张到几十万的数目,仍然只是4个标准师,是因为后续白起扩编的军队,都不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扩充。
为了快速成军,白起都是尽可能的使用分封领主们提供的私军,这些军队本身就具备战斗力,白起还不用重新配备武器装备,十分好用。
而且由于燕国在汉地大部分地盘都不是白起亲自打下来,是那些地方豪族世家主动投诚拿下来的,这些土地都是地方豪族世家的封地,自然无法被燕国直接征兵。
白起代表燕国拿下的都是手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和军事要冲地区。
这些地区看似很多,但实则都是一个个‘点’,广袤的乡下农村都已经被分封出去,这就是分封大法遗留下来的弊端。
这个时代城市并不是人口的集散地,只能算是政治贸易的中心,而不是人口聚拢的核心,广袤的乡下城镇才占据了人口的大比重。
因此,燕国中央军掌控的人口远不如那些分封领主们掌控的人口,而城市和交通要冲地点本身就需要数量不菲的地方卫戍部队维持统治和治安,白起自然不能拉走太多人充当野战部队。
这就使得白起麾下只属于燕国中央朝廷的军队一直都是那4个师,唯一能做的就是给这四个师配备最好的兵源和武器装备。
现在的几十万燕军就是少量中央军带着大量带有地方领主私兵性质的私军,只不过那些带兵进入燕军体系的地方军头,必须严格遵守白起的军令,没有多少自主权利。
燕国的分封可不是赵作仁上辈子的欧洲中世纪分封。
虽说那些地方豪族世家在自家领地仍然是一个个土皇帝的存在,但作为交换,他们派出来的军队必须全程听从帝国中枢的命令,甚至连军官的任命权都交了出去。
分封领主们派出去的私兵,只能享受初始的官职,也就是派出来的私军越是精锐,人数越多,获得的初始官职越多,这些人并不是分封领主本身。
在汉地的门阀大族里,都讲究一个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真正掌握地方门阀世家权势的族长,是不会亲自带兵上前线的。
毕竟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什么都没了?
所以带军参战的往往都是地方门阀世家里的高级心腹或者家族中尚武的子弟。
那种地位较高,但死了不会对家族有很大影响的人。
这些官员其实就是地方豪族门阀对燕国朝堂的一种投资,他们由于带出了私军,对燕国有贡献,天生就自带官身,如果不愿意选择武官,还可以将军队彻底交给白起,得到一个文职。
不过这么做往往会被降低官职职介,得不偿失。
随着白起南征北战死伤渐多,那些地方门阀豪族交出来的军队也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白起以补充队伍建制为由,将一个地区所有的地方门阀豪族的私兵渐渐整合起来。
并且通过战争的消耗和军功的封赏,把这些具备地区特色的门阀私兵逐渐掌控在自己手里。
于是,在白起麾下,除了4个拥有独立番号的燕国野战师之外,其余的部队往往都是以地名为番号命名。
比如说南阳第一师,巴蜀第二师等等之类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