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泓翰告别父母带着三万军队便离去了,直奔赵楚边境枣城而去。
楚宣十三年的二月底,李泓翰和赵小乙、程小二三人带着三万军队抵达枣城。
枣城并不算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但架不住它的地理位置着实有些特殊,它和赵国边境仅仅隔着一条渭水。
渭水,是夏朝用来沟通南北的一条重要河道,而随着历史变迁,待等夏朝灭亡之后,赵、楚便在各自陆续的扩展发展中逐渐以渭水为分界,形成了如今赵、楚对峙的局面。
而在渭水的东侧,大概百余里外,便是丛山峻岭,这条相对平缓的渭水便成为了赵国如今楚国的唯一通道。
其实之前楚国在枣城前三百余里的地方拥有一座雄关,名为渭水关。
但是在太行血案发生之后,赵、魏、秦三国伐楚,楚国大败,最后将这座雄关所在的这郡便割让给楚国,因此枣城便成为了前线。
莫以为朝廷的官员只晓得求和,事实上他们也是考虑过两国之间的国力之后才做出的决定,毕竟如今的楚国经历十三年的修生养息才算是基本恢复起来,若是来一场大战恐怕又会回到十三年前。
但是该做的,他们还是会做,并不会因为他们认为赵国兵力强盛,枣城难以抵挡赵军的攻势,便索性放弃枣城,连必需的物资都懒得输运了。
正因为有着兵部与户部的支持,目前枣城虽然情况并不乐观,但总算是牢牢守住了渭水,这才让赵国拥有一座天险。
抵达了枣城后,李泓翰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入枣城,而是与程小二、赵小乙几人攀登附近的山岭,登高眺望枣城一带的地形。虽然枣城内必定会有当地的地形图,但是那些绘于画布纸上的地形图,终归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
因此,李泓翰还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片土地,加上他并不打算和赵军打攻坚战,因此地形的原因更加的重要。
根据枣城发往临淄的战报,渭水关的赵军似乎已经开始不断的囤积物资,看来这场战斗不时便要爆发了。
其实李泓翰对于赵国的军队并不是那么了解,虽然在出征之前程老将军给三人讲述了赵国的大致情况,但是终究是多年前的赵军,如今的赵军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了解。
枣城原本就是一座兵城,城内早就没有了平民,因此这也让李泓翰松了一口气,加上城门的将士长时间和赵国打交道,因此对这些赵军比较的了解,主力军还是要靠他们的。
城内的统领是元嘉,他明面上统领军队,但是实际上的军队权利都是在监军洪端的手中,而监军正是一个文人。
相对于其他的地方,枣城还算好点,洪端知道自己并非是指挥打仗的将领,因此他便把军权交付洪端,自己只是负责城内的治安和后勤问题。
若是枣城被赵国占领,那么楚国面对赵国是真的再无天险可守,那时候楚国将面对就不会是一个赵国,恐怕魏国也会趁机瓜分楚国。
因此枣城的重要便是重要在此处,之前赵国几次以强军威胁索要枣城,都是被楚国拒绝,而赵国的几次强攻也只是白白浪费兵力,没能奈何枣城一份。
而他们也不敢绕过枣城直入大楚境内,若是枣城断掉他们的后勤,那么他们进入楚国的军队就是一只孤军,随时都会消失。
而今年也算是赵国的日常的威胁,只不过这次触碰到李泓翰的底线,从而导致双方不愉快的收尾,因此按照常例赵国也要来攻打枣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