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中的暗卫高达三千,有的文臣,有的是武将,有的是普通的庶民,有的是摊贩走卒,或者是某名当红的青楼名姬,或者是一位路边乞人。
反正各行各业无所不在。
当然,力量最集中的地方正是汉国的长安城。
李敢视刘彻为最危险的对手,当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掌握他的一举一动。
寄柔交给李敢的是一份名单,上边记载着这段时间里,从汉国投奔到大理的人。
稷下学宫的名头太大了,当今世上的各个流派,均视之圣地。
俞元城因它的出现而闻名于世,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等学派里的名人大家以朝圣一般的心情,不约而同地涌向这西南的一隅。
来得更多的是一些在汉国郁郁不得志的仕子,他们倾慕稷下学宫之名,另一个原因是希望在大理国得到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
当然,后一个愿望常常能得到实现。
现在的大理国扩张太快了,它缺少大量的人手,能文的,能武的,统统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其中最名气最大的是王吉。
这位曾经汉国的谏议大夫,出生于琅琊王氏世家,是董仲舒的学生与坚定支持者之一。
他积极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儒家的礼义仁德来限制国家对人民剥削,以此维持和巩固朝廷的统治。
他视“德治”这治国原则,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希望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
张汤死后,他立即上书,表示贤明之君应该亲君子而远小人,因此而惹怒了刘彻,于是一名堂堂的谏议大夫被贬为庶民,回老家种田去了
这一次来到大理,一是倾慕稷下学宫的赫赫威名,更主要是不甘心于默默无闻于山野之间,想要寻找一个机会。
李敢没有让他失望。
三天后,王吉得到了一个待中的职位,这可是四品的高官。
类似的例子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可乐邑显现了它的特殊地位。
人们从蜀中到可乐,发现这里的口音,这里的衣裳,完全是一模一样。
于是,在这种身处家国的气氛之中,一只脚不知不觉地从汉国踏进了大理的领土。
来的人更多了。
能文的成为官吏,武勇的成为将军,强壮的成为士兵,普通人则乖乖做一个耕者。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就算是最为低贱的耕者也是幸福的。
官府出租土地,同时会分配一些种子,如果是贫困潦倒之人,还会得到十斤的粮食,配合一些野菜野果,一个月之内不用担心饿死。
对比在汉国时受到的待遇,那种恨不得把人身上最后一滴油脂榨干的横征暴敛,来到大理国就象来到了天堂。
丰富的物产,安定的环境,让更多人呼朋唤友、拖儿带女而来,大理国的人口急剧膨胀着。
很快,刘彻发现了形势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