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原来是如此灭亡的。”
岳飞看到这里,顿时摇了摇头,满脸的羡慕。
金国之灭亡,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金国的衰落,蒙古大军的压迫,以及大宋大军的夹击。
每一样因素都很重要。
看着投影的岳飞,说实话,他有些羡慕了。
消灭金国,这是他多少年的梦想啊。
可没想到被一个后人给完成了。
“哎,不得不服气啊!”
“我大宋后世竟然还有这等将领,简直是大宋之福啊!”
天空的投影在继续:
【南宋端平元年,在那一年,南宋宿敌金国在蒙宋联军联合攻击下,终于成了过去时。】
【金朝末代皇帝金哀宗的尸骨,也成了战利品被孟珙带回了临安城。】
【大仇得报的欣喜,让南宋全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临安城下数十万百姓围观金哀宗尸骨入城,入城后尸骨被送入太庙,告慰曾经屈辱的徽钦二帝还有那无数枉死他乡的北宋臣民。】
【但是,一场盛大的欢呼背后,却藏着无数的隐忧。】
【这隐忧当时南宋无数朝臣其实看得一清二楚,那就是北方蒙古人狼子野心。】
【蒙古大军如何不翻脸,如何不贪婪南宋的土地,这一切,都不好说。】
【其实在南宋决定联蒙灭金的时候,就已然探讨无数次。】
【可惜的是,蛮横的金国主动攻击,让南宋失去了保存金国抗衡蒙古的心思。】
【金国不在,南宋就真的安全了吗?】
“安全?怎么可能安全?”
始皇帝嬴政看到这里,摇了摇头。
“这蒙古大军,想必也是异族。”
“异族对于我华夏大地,一直以来都是贪婪的,怎么可能安全?”
“有金国在,蒙古、金国、南宋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平衡。”
“可如今金国被灭,这个平衡被打破,蒙古和南宋的实力对比,显而易见。”
“南宋在蒙古面前显得如此弱小,蒙古会放弃南宋这一块大肥肉吗?显然不可能。”
【蒙古的威胁,真就不再吗?战将孟珙并不如此看,反而存了时刻戒备的心思。】
【可重文轻武的南宋,并没有孟珙说话的份,还陷入了一场路线之争。】
【大宋朝堂争的是什么?那就是出兵与否】
【朝堂之中,以宰相郑清之、两淮制置使赵范和淮东制置使赵葵为首的官员,眼见金国灭亡,中原空虚极力主张北上收复三京,回复北宋故地。】
【这一派别的主张,在南宋战胜金国的时候,借助民心士气加持,无疑占据了舆论的上风。】
【但这真的是正确的吗?强悍的蒙古在后虎视眈眈,中原地区一马平川,如果又来一次如联辽灭金故事,南宋吃得消吗?】
【即便真正按照战略规划,收复了三京,占据潼关,遏控黄河,以此为屏障用“距关守河”战略就能抵抗蒙古人?貌似金国人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们已经亡国了。】
【凋敝的中原,早已百业待兴,收复了意味着要用大量的资金去恢复。】
【而且宋军的战斗力并不咋滴,就连被灭掉的金国,在内忧外患的时候,都能战胜大宋军队。】
【失去了武力的仰仗,再多的地盘也是别人口中随时可以被夺走的肥肉。】
【相较于理想主义的收复失地计划,相对理智的另一波人提出了另一个计划,那就是占据相对有利的地利位置,准备备战。】
【备战谁?按孟珙所言,当然是表面盟友蒙古。】
【事情也却如孟珙和反对派所想的那样,当时的蒙古大汗窝阔台已然在召集群臣商讨如何讨伐宋国了,蒙古名臣耶律楚材也送上来灭宋方略。】
【可惜的是,这一切宋朝皇帝宋理宗并不知道,沉浸在灭金荣光中的宋理宗,意志坚定地站在了收复失地“距关守河”的那一派人那边。】
【随后,一场轰轰烈烈开始,灰头土脸结束的“端平入洛”开始了。】
【而后,大宋淮西军万余人从庐州出发,一路收复南京应天府、东京开封府,随即在开封城和赵葵率领的五万军汇合,准备继续向洛阳挺近。】
【浩浩荡荡出发的大军,一路收复失地确实顺利无比,但空无一人的城池,还有空空如也的土地,等于大军毫无本地补给的希望。】
【粮草问题也在不断前进中,越发的凸显起来,随粮草问题而来的,还有蒙古人的进攻。】
【在知晓大宋军事行动之后,蒙古人开始使阴招。】
【他们掘开黄河大堤,让河水漫灌中原,宋军行军路径也因为道路难行渐慢,不仅行军变慢了,后勤补给也因此越发难以维系。】
【随后人困马乏,粮草不足的宋军,迎来了蒙古人的攻击,即便精锐的淮西军战斗力不俗,但依旧因为粮草问题,而渐渐不支,在撤退时刻被蒙古军击溃。】
【无数北进收复失地豪情万丈的宋军,面对咄咄逼人的蒙古大军,只能被迫撤退。】
【端平入洛一事就这么灰头土脸的结束了。】
【而孟珙,那个时候正忙着完成宋理宗的心愿:祭祖。】
【原来一雪前耻之后的宋理宗,心怀先辈,寻思着要祭奠百来年无人问津的北宋皇陵。】
【可零星出现的蒙古人,让主持祭祀的文官们踌躇不前,深怕被俘。】
【宋理宗悲愤之余,孟珙出来解围说,自己愿意前往,还说了一通入情入理的战场分析。】
赵匡胤看到这里,勃然大怒。
“该死!真的该死!”
“我大宋后世子孙,竟然如此怕死!”
“孟珙这等名将,此时不应该出现在战场上吗?为什么会替宋理宗这个废物祭祖?”
“这个废物实在太蠢了!”
“又蠢又废物!”
“宁可相信一群没脑子的文臣,不去相信孟珙这等功臣?”
宋太祖赵匡胤怎么也想不明白。
现在的他很失望。
无比的失望。
【一听有人愿意去,宋理宗立马派遣孟珙代自己去祭奠。】
【孟珙率领精骑,完美地完成了祭奠任务。】
【谁曾想,孟珙回来的时候,就听闻了如此噩耗,他本人也错失了一次和蒙古大军正面对垒的机会。】
【但,属于孟珙的机会,并不会晚。】
【因为蒙古的野心,从未有停歇的时候,他们依旧在厉兵秣马,依旧贪图华夏的土地。】
【端平入洛的失败,让陷入迷茫的宋理宗,问通晓军事的孟珙,这时是否该求和?】
【孟珙听到契求和消息,很是反感,愤然说道:臣是一介武士,当言战,不当言和!】
【天下哪有求和的武将?如果大宋连武将都求和了,那么大宋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孟珙的话余音环绕,蒙古人的兵马就来了。】
【蒙古人三路并进,突袭川蜀、荆襄,第一次蒙宋战争开始。】
【强悍的蒙古大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攻陷襄阳、随州、郢州,南宋荆湖防线陷入风雨飘摇之境,眼看就要不保。】
【蒙古大军再接再厉,中军主将塔察儿进攻蕲州,坚守蕲州的南宋军,眼看不支,不断发送求援文书去往临安。】
【临安城内,宋理宗眼见前线告急,看看曾对自己所当言战,不当言和的孟珙,用力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的宋理宗,终于知道孟珙的重要性了。】
【会意的孟珙,知晓了宋理宗的决心,率军驰援。】
【谁曾想,这蒙军主将塔察儿进攻蕲春为虚,目的就是引孟珙到蕲春,真实目的居然是江陵。】
【江陵乃是南宋长江重镇,扼控南北勾连川蜀,如果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蒙古大军突然的转向,导致了南宋岌岌可危的局势,让南宋君臣大惊失色,也让孟珙焦急无比。】
【在这关键时刻,所有人同声言语,相信了孟珙的能力。】
【而孟珙也义不容辞,转而驰援江陵城。】
【当孟珙来到江陵城附近时,只见蒙古人正采木制筏准备渡江战斗。】
【蒙古人的心思,孟珙心知肚明,可敌方势大,宋军稍弱的时局,还有长江天堑的战略优势,让孟珙明智的选择了封锁长江,据险力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