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位道长对枯老也是恩宠有加,不仅传授了他龙门派的内功,还教他了武术与剑术。当然,枯老也没有辜负道长的看重,虽然不识字没上过私塾,但是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练功勤奋,上进颇快。”
步云生闻言,不禁虎眸微眯,眉头一皱。
因为枯小青这个名字他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到过,可是又想不起来。
而此时已经进入讲故事状态的白木福,并没有察觉到步云生已经纷『乱』的思绪,而是有些唏嘘道:
“可那个时候的青城山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没多久道长便仙逝,而枯老也因为先前被道长的喜爱,遭到了剩下师兄们的排挤,不得不再次流浪。”
此言一出,步云生脑中灵感一炸,微眯的眼眸中泛起一抹惊鸿之『色』。
这却不是关于白木福口中龙门派的内功。
其实所谓内功,那是三百多年的叫法。
现在它有了一个新的称呼,那就是武术三技中的——心意。
真正让步云生震惊的,却是他终于想起了自己到底在哪里看到了“枯小青”这个名字!
那是林凤娇死后的第六天,他在青城山道德经堂的藏书小阁中,一本丹台碧洞宗前人笔录里看到过。
而那本笔录,却是碧洞真人留下的。
讲述的就是300多年前的青城山,那时候因为连年战『乱』,山上的道观几乎都是处在荒废状态。
而当时的青城山上,就只有两位道人,两位来自全真龙门的道人。
一位便是后来丹台碧洞宗的创建者碧洞真人,另一个却是一位无名道人。
在那本笔录中,碧洞真人多次提到自己愧对师兄,没有照顾好他的关门弟子。
而那位关门弟子的名字,就是枯小青!!!
所以就凭“枯小青”这个名字,步云生就有九成信心断定,这位“枯老”真的度过了三百年春秋。
因为时光的车轮是总是无情的,历史从来都只是大人物们的写照。
像是“枯小青”那样的草芥,在那个战『乱』年间多不胜数!
如果不是那本笔录的记载,或是亲历者的自讲述,谁也不会知道,300年前的青城山上,曾经有一个叫作“枯小青”的小道童。
方才步云生的纷『乱』思绪,白木福察觉不到,后来的震惊,他白木福自然也不知道。
无所察觉的白木福,继续忘情的说道:“那时候的枯老为了生计,替人种田,给地主家打短功,反正就是哪里能混上一顿饭吃,就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
“就这样枯老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渐渐长大变成了枯少青,甚至还进了峨眉山的庙里当过和尚。”
“不过由于从小深受那位龙门派道长的教诲,他对庙里的清规戒律很不习惯,后来还是从庙里走了出来,谋了个流浪木匠的活计,而在再往后三百多年岁月中,枯老更是走遍了大半个巴蜀,也从枯小青、枯少青,飘『荡』成了枯草青!!!”
关于枯草青这个人确实存在,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战『乱』的缘故(福广填四川那几十年),而那时候的青城山道观确是荒芜,只是丹台碧洞宗的碧洞真人来到青城山的时候是在1669年,而枯草青生于1643,所以现实生活中的两者其实没有关系。而在那之前的青城山,夏天也不确定,那时候到底有没有全真龙门道长在那里。不过想到青城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圣地,所以那时还是有可能有隐修的全真龙门道士存在。当然,那也只是可能。所以夏天不确定,他(枯草青)口述的是否真实,是否真的活了三百多岁。至于枯草青的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铜梁安居的时候,也就是在建国没多久的时候(后来还因为被人说是『迷』信份子,被那个啥过),只是由于当时的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很难确认......(据说,现在全国很多偏远地方还有人打着他门徒的旗号四处游走。)不过,如果是真的。那么身兼道佛以及古代木匠的鲁班秘术(或者说是阴山法)的枯草青,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了,甚至说是宗师也不为过。当然,前提是他真的活了300岁。总结一下,枯草青生年不确定,死时1991年8月7日,终身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