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重!你是担心有人说朕干政吗?”朱瞻基怒道。
唐三任摇摇头道:“太上皇!臣不是担心你干政,而是知道你去找了皇帝也没用,就连臣也认为陛下是杞人忧天。”
“唐季重!你怎么会这么认为,你难道没有发现这两年京城的天空越来越灰暗吗?天津比京城更加的严重,难道要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才后悔莫及吗?”
“陛下!您只看到了京城、天津、上海这样的工业城市的污染,您却没有看到离开这些城市不超过二百里,就是山清水秀的地方。
后世子孙比我们聪明,他们自然会想到办法治理这些污染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为子孙后代积累更多的财富。
就算是万一后世子孙不争气也能多撑些年,等到下一个如陛下这般雄才伟略的大帝出现,只有我大明足够强大,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最高处。”
朱瞻基没想到唐三任竟然会这样理解自己的环境保护思想,叹了口气说道:“季重啊!不是朕不合时宜要对着大势唱反调,而是想在这个滚滚大势上浇上一瓢冷水,让世人在一门心思奔向财富的同时,也能有一股清醒的声音提醒社会。”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在大明高速发展的现在却是有些不合时宜,污染问题从我们开始发展工业,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毛纺厂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百姓对于水源的污染有着切肤之痛,对于保护水源也一直不遗余力。
可是空气污染对于百姓来说却有些遥远,天蓝一点儿,还是灰一点儿都不影响老百姓吃饭,若是因为陛下的反对,让一些燃煤大户停止生产,失去工作机会的百姓第一个起来反对您。
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机会比什么空气污染更加重要,陛下您现在做这些有些出力不讨好啊!”
“朕明白!朕做这些没想着让百姓理解,朕现在不是当政者,说出的话,做出的事都只代表朕自己,所提的也不过是建议。
朕就希望朕的这些提议能够让社会警醒,让那些在工业发展中得到好处的人们,不敢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
现在破坏起来容易,以后想要恢复生态付出的代价将是现在的十倍百倍。”
唐三任还是不理解朱瞻基对于环境的急迫感,这就是两个人的认知差距,朱瞻基非常清楚环境的破坏有时候是不可修复的。
想着后世为了追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水平,不得已采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的环境恶化,甚至一些生态已经无法修复。
后世是因为没有办法,为了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一级,不得已做出的牺牲,用一代人的牺牲换取数代人的幸福。
而大明如今已经是已知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急功近利的发展。可是没有人理解朱瞻基的痛苦,他甚至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
就连最亲密的老朋友唐三任在这个问题上都不赞成他的想法,一直在劝说朱瞻基不要给国家添乱,咱们都老了,也已经退休了,那就做一个安心享福,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家多好。
朱瞻基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也知道自己的言论必定会给朝廷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朱瞻基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痛苦。
一方面他能够感受到大明百姓从心底里发出的对自己的爱戴,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百姓对他的欢呼声。
即使他宣传的环境保护理念大家都不赞同,也没有人对他恶语相向,只是对他采取敷衍的办法消极对待。
甚至大多数人倾向于太上皇可能是岁数大了,有点儿老糊涂了,大家不要跟太上皇一般见识,凡事都让着一点儿太上皇,让太上皇的晚年能够美满的度过。
朱瞻基被老百姓的这种言论弄得哭笑不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成了整个大明一起哄着的老小孩儿了。
对于朱瞻基的不满,皇帝夫妻也是百般劝慰,隔三差五就带着孩子来南海子与他团聚。变着法儿的逗他开心,这让朱瞻基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错了,真的老糊涂了。
好在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朱瞻基的环保理念受到打击,工业的大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每一项技术的诞生都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世界也是这样,当大明一骑绝尘的发展起来,原本处于大航海萌芽期的西方,被大明按在了原地,只能在极西之地那一小片地方争斗,同时跨过地中海将手伸向了昆仑州。
未来的几百年里,这些国家如同鬣狗一般在昆仑州争夺厮杀,任何有想从昆仑州东海岸向东发展的想法,都被大明无情地打了回去。
大明的原则是,除了南平州与新明岛,昆仑州的其他地方你们随便占,就是别想着向东染指。也别想着向西染指。
钦察汗国在与大明一战失败之后,不可逆转的衰落下来,尽管大明的引进年轻女人的计划为钦察汗国提供不少的经济援助,还是不能挽救钦察汗国的衰亡。
在钦察汗国的尸体上站起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解脱身上枷锁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钦察汗国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在报复的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同时又向东对瓦剌展开了军事试探,结果被大明与瓦剌联军迎头痛击。
向东扩张受挫的莫斯科公国掉头就开始了向北、向西、向南开始了几百年漫长的扩张。
这一切都与宣德大帝没有了任何关系,朱瞻基在景泰二十年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弥留之际的朱瞻基对着围绕在他病床儿女留下遗嘱:“朕少年跟随太宗文皇帝南征北战,洪熙元年仁宗皇帝驾崩,朕临危受命登上皇位。
朕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发展工业,将大明的国力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朕到了晚年却后悔将推进工业发展。
朕的一生大半的时间都在努力推进工业发展,晚年却在呼吁克制工业发展。不管你们是否理解,朕都必须要这么做。
不管我朱家未来是否还在皇位之上,都是华夏子民,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得背叛自己的祖国。”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