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当然说不出百姓会有什么不满的地方,新政一出,不是民不聊生,而是绅不聊生。
张本有些尴尬的站起来说道:“陛下为何对士绅又如此的成见?”
朱瞻基皱了一下眉头,这算是直接对抗了吗?
“朕对任何人都没有成见,朕只尊重事实。士绅也好百姓也罢,想要获取利益无可厚非。可是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不能不顾天下的死活,大明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田亩税收是朝廷的最主要的财政组成部分。
士绅们把大部分的土地垄断,却不愿意交一文钱的税,而官府为了完成地方的税赋定额,反而将赋税分摊在本就生活在贫困线下的黔首百姓身上。
百姓们除了逃亡之外,就只剩下了死亡和投身大户人家为奴等为数不多的路可走,这个时候若是有阴谋者煽动,百姓揭竿而起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是谁逼反了百姓,逼反的百姓首先要打倒的又是谁,你们认真的想过没有?朕真害怕有一天你们会说出‘百姓怎么不在家等着饿死,非要跑出来造反’这样的话,真要是到了这一天,大明就彻底没救了。”
众人听出了皇帝话语中的萧瑟意味,不明白皇帝为何会有如此悲观的心理,众臣虽然对白莲妖人的叛乱着急上火,但是没人觉得这些人能有多大的作为。
他们着急的是兖州有一个不可出事的人家,这家人就是儒家的象征,一旦出现不忍言之事,儒家在大明的名声可就彻底的臭了。
如果说叛贼真的能夺了大明的江山还好,大不了就叫做顺天应命,儒家还是能自圆其说。可是这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只要人眼睛不瞎就能看得出来,大明如今正在走在蒸蒸日上的路上。
“陛下!臣等知道,现在士绅确实有些不像话,可是陛下也不能一棒子将人打死,还是应该治病救人为主。”
“朕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百姓能在新政下获得好处,士绅就不行吗?”
这就是皇帝与文官的主要矛盾所在,皇帝想的是所有人都在一个公平的制度下竞争,谁有本事谁吃好的。
文官为代表的士绅却想的是依靠特权牟利,总想着不劳而获,享受好处还不想承担义务,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陛下!士绅若是与普通百姓一样对待,那以后还有谁愿意十年寒窗苦读,没有人读书科举,谁来为陛下牧民?”
朱瞻基冷笑一声:“这天下缺什么人也不缺想当官的人,朕还不妨告诉你们,你们再不学会改变,儒家这块牌子早晚都会砸在你们的手里。
不论任何的学问都要有开拓的精神,故步自封妄自尊大只会走向灭亡。”
话说到这里,又是不欢而散,朱瞻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文官们也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双方完全就不在一条道上。,
回了内阁,杨士奇将人留在内阁继续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山东之事。
“诸位准备凑钱吧!我们必须在几日内将平叛的钱粮凑出来,然后兵部才能有钱粮调动军队。我们出了钱,陛下绝不会出来阻挠,陛下是个最讲规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