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城镇,与其他地区不同风格的楼房映入王望尘眼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行动便利的只有修仙者,绝大多数平民一生不出生活之地。除非上面的修仙者要求,否则当地的居民只会根据经验以及便利程度建造房屋。
修仙界也存在游牧民族,他们也会建造蒙古包,只是他们的蒙古包与凡界的有所不同。
相似的生存环境催生出相似的生存习惯,相似的生存习惯催生出相似的建筑。
不同的知识传承,赋予这些建筑装饰。
王望尘面具后的视线扫过四周,能看到一些光着膀子提着水桶站立在太阳下的孩童,他们是入宗考试的下届考生。
像他们这种家境贫穷的,只能通过展现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勤奋,才能被当地的宗门破格录取。
而很多有门路的贵族子弟可以凭借某些路子进入宗门。
起初很多宗门都是杜绝裙带关系的,但踏入仙途,并不代表完全切断自己的感情。
只要立功,上面应允的可能就越大。而在考校这些功臣推荐上来的人时,带有感情的人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包藏私心。
一旦开了先河,后面想要止住,难于登天。
最终宗门逐渐腐朽,化作历史的尘埃,某些大型宗门也不例外。
宗门相较皇朝的一大进步,就是能聚拢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战力。
很多中大型宗门都清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用“仙凡两别”,割除修行者和亲人的联系。
像波流州这种“穷乡僻壤”,自然走在时代的前列腺。
虽然波流州的不少宗门也会举行测试,但规模和严格程度远远达不到其他大型宗门的程度。
他们总是先招收一大批弟子,随后用各种借口和理由刷下一批又一批,等人数差不多了,才会帮助剩下的人真正踏入仙途。
其中有多少水分,大家心知肚明。
即便如此,只要能通过初试,所获得的“供银”也足以支撑一家人生活。
人们因此趋之若鹜。
就算被刷下来也不一定得离开仙门,或许能被留下做个杂役弟子,待宗门有变,杂役弟子也能踏入仙途。
虽然只是筹备阶段,但王望尘已经开始思考起怎样去招收第一个弟子、如何去扩大自己的宗门以及怎样应对宗门成长期间会遇到的问题。
即便不少宗门的手段有弊端,但其中不乏闪光点,是个还不错的参考。
走着走着,王望尘隐隐有种被盯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