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战役,从战争开始后的第一阶段,就表现出了其明显性。
一方面,同盟国在多弗尔的三国联军成功夹击歼灭了丘吉尔部署的岸防主力,消灭了大约2个步兵师,一个半装甲团规模的英国正规军,外加12万左右的英国本土国民自卫军。
接下来,魏刚将会指挥3个法国师与1个挪威师,1个挪威加强营,继续向西北方向的罗切斯特进军。
而三个德国伞兵师,则会留在多弗尔一带,驻防并扩建海岸登陆场,等待第4批,共计1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的德军抵达。之后,这最后一批德军登陆部队,将会迅速跟上法挪军队的行军路线,发起对伦敦闪电进攻。
多弗尔方面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原因还是莱因哈特与斯徒登特,不希望宝贵的伞兵师,在接下来的推进作战中,被当做轻步兵师消耗掉。
而罗切斯特又几乎是伦敦的门户重镇,上法国与挪威部队压上去,只不过是为了清理干净多弗尔至罗切斯特的道路,真正要攻下这座重镇,还是得由精锐的德军来进行。
另外一方面,朴次茅斯一带的作战异常顺利,而且第3批属于阿道夫·斯特劳斯第九集团军的4个师,也与朴次茅斯的恩斯特·布许上将的第16集团军,第一特勤师汇合。
在多弗尔大获全胜的同时,朴次茅斯的德军也会向东北面吉尔福德出击,进而威胁沃金的英军,让伦敦西南方向上的门户重镇,也不得安宁。
两个方向上,德军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相当顺利。
因为取得了制海权与制空权,这支精悍的登陆大军,也具备了良好的后勤补给。
唯一值得重视的就是,两个方向上,发起的决定性作战,都是德军在负责。
看出这一点的人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人里,一位叫做魏刚,是同盟国法挪登陆部队的指挥官。另一位叫做戈特,是轴心国英军本土部队的指挥官。
“德国人不可能把任何关键的战役,交给法国的将军负责!”伦敦的英国陆军总司令部内,戈特勋爵信誓旦旦的大吼道:“多弗尔的法国人和挪威人打的再狠,那也是表明上的假象。德国人的重心,一定放在全部由他们自己军队负责的朴次茅斯一带!”
戈特勋爵也算是大英帝国中,和德军交手经验最丰富的一位高级将军了。特别是自从他灰溜溜的逃出敦刻尔克后,戈特更是日复一日的开始仔细研究德军作战风格。
在对比了德军过往的历史,甚至追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的战例后,戈特发现了一个特点。
或许是由于德国悲催的地理位置,近百年来,德军一直和周边各式各样的敌人作战。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军队,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取得了大量富有所谓普鲁士精神的辉煌胜利。
然而,这种精神在莱因哈特上台后,似乎有了某种潜移默化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