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在秦魏韩三国从汉北退兵后,熊槐依然还在方城坚守了三日,直到确认三国大军已经撤往韩国,是真的退兵了,然后才在遗憾和欣喜中向宛城而去。
等到了宛城,因为汉北郡伤亡太重,需要他亲**问百姓,以及需要兑现对百姓的赏赐缘故,熊槐便滞留了下来,并未继续返回郢都。
不过,汉北郡的伤亡以及赏赐还未统计出来,而各国的情报却先传到了宛城。
“大王,魏国传来消息,不久前,魏王得到魏军在淮北战败,并且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惊恐之下呕血而亡。魏太子遫已经在魏臣的支持下,正式即位为王。而魏王遫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商议楚魏两国的关系。
内应来报,魏国朝议中,虽有许多大臣迫于楚赵两国的强大压力,希望魏王遫能与我楚国讲和,但是,在魏相翟强以及公孙喜族人的强烈要求下,魏王并未答应群臣关于遣使来楚求和的要求,而是派出使者去秦齐两国,重申秦齐魏三国的友好关系,试图依靠秦魏齐三国的力量,继续与我楚国抗衡。”
“魏相翟强,还有公孙喜···”熊槐对这个坏消息不以为然的摇了摇头。
翟强的族弟翟章死于楚人的刺杀,而公孙喜被大水一冲,现在依旧下落不明,在熊槐看来,公孙喜十有八九已经被淮水里的鱼鳖给吃了。
这就是魏国此时此刻也不愿意向楚国求和的原因?
不!
或许还不仅仅只是因为死掉的翟章与公孙喜,更因为淮北一战中尽数损失的十五万人,甚至还包括魏国前些年好不容易才积攒出的三万武卒。
是因为死了这么多人,所以现在魏国之中有许多人十分敌视楚国,所以魏王遫出于安抚国人的需要,才强硬的顶下去?
可是,刚刚才元气大伤的魏国凭什么跟楚国顶?
秦齐?
呵呵!
想着,熊槐满脸愤恨的道:“看来因为淮北之战,魏人都很仇恨寡人啊,即便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也不愿来楚国求和。
不过,魏人仇视楚人,楚人又何尝不仇视,且不说陈城之创,单论这次的方城之伤,我死在魏人手中的父老兄弟,比起淮北的十五万大军,绝对有过之而无及,若是可以,寡人倒要借这次的机会狠狠的教训魏国一次。“
说着,熊槐又摇头叹息道:”可惜啊,若不是寡人此时无意外战,否则,现在寡人就可下令,让驻扎在陈地的柱国直接率军沿鸿沟北上,直扑不远处魏国大梁。
以魏国现在的情况,主力全军覆没,剩下的军队又因为绕道韩国而远在千里之外,到时楚军一围大梁,魏人惊惧之下,则魏王遫唾手可得。
不过,还是算了,事有缓急轻重,饭也要一口一口吃,这次就放魏王遫一马。不过,翟强的魏相位置,还是应该要换一换了。”
说着,熊槐摇了摇头,然后看向前来禀报消息的陈轸道:“陈卿,寡人打算罢黜翟强的魏相之位,还请贤卿立即派人联系魏臣楼庳等人,告诉他们,寡人支持大臣楼庳做魏相。”
陈轸笑着应道:“大王英明,这魏相的人选也时候该换一换了。”
说完,陈轸见楚王也笑着点了点头,顿了顿,又拱手道:“大王,刚刚宋国太子贞那边也传来了消息。”
熊槐闻言,精神一振,若是说秦魏齐三国是需要下一点力气才能拉拢的国家,那韩宋两国则是很容易就能拉拢的国家。
太子贞此时主动传来消息,必定是宋国有变。
想着,熊槐立即询问道:“太子贞传来什么消息?”
“大王,太子贞说他已经掌握宋国国政,并派来使者,希望能与楚国商议归还颍东淮北之地,并让楚宋交好达成新的盟约。”
熊槐一听,顿时惊喜交加,之前他本来还在抱怨太子贞无能,不能当机立断起兵自立。结果,现在突然之间,太子贞竟告诉他,他已经搞定了宋国。
这由不得他不惊喜,也由不得他不意外。
只是惊喜意外之余,熊槐还有一些淡淡的疑惑。
“贤卿,宋国那边究竟出了什么事,怎么突然之间,太子贞就掌握了宋国的国政了呢?是太子贞兵变了?还是宋王也跟魏王一样,惊恐之下一命呜呼了?”
陈轸笑道:“大王明鉴,虽不中亦不远矣。据宋国的内应来报,宋王在得到伐楚宋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惊惧之下便病卧在床,难以理事。是故,太子贞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宋国的大权,正式主持国政,号令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