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不能因私废公。你们聊吧,我去虎贲军逛逛。”萧一说完,起身走了。大家也习惯了,萧一这种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风格。也不在意,继续讨论军事。
虎贲军营,虽然此时还是正月里,典韦却也还是**上身和手下士兵们讲着他和萧一相识的故事。左手提着一个坛子放在自己腿上,右手在空中挥舞着。说得激动万分,而虎贲军士兵也喜欢他讲的萧一救典韦,然后守陈留,吕布攻城时萧一如何用计杀了成廉凡此种种百听不厌。
“兄长又在说我那些陈年旧事呢!”萧一撩帘走进大帐。士兵们急忙起身向萧一行礼。萧一示意免礼,众人知道萧一来此一定有事要说,于是识趣的都退出了大帐。
“来,逸山来坐。”典韦招呼萧一坐下,有对外面喊一声,“来人弄个火盆来。”
萧一看看地上倒得到处的酒坛,“今天又喝了不少吧!”
典韦憨厚的挠挠头,“这不天冷嘛,无事可做,喝点酒祛祛寒,不过逸山放心,这酒比英雄胆那个度数低很多,韦不会醉酒误事的。”
萧一点点头,史书中的典韦萧一不熟悉,但是自己的义兄是能分清事情轻重的。不过以防万一还是要提醒一下,“嗯,此次去宛城不同以往,日后宛城可是我等南方枢纽。孟德要单独为帅,你为孟德虎贲亲卫关系重大。切不可饮酒误事,一说的是最好滴酒不沾。”
典韦见萧一说的郑重,也就严肃的点头应承。萧一见典韦答应了,又掏出为典韦特制的锁子甲。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
这件锁子甲的制作相当复杂繁琐,首先,萧一要先量体裁衣,毕竟铠甲其实就是金属制的服装,是软甲。要制作锁子甲要是一个熟练的铠甲师傅,还必须是一个好裁缝。锁链甲是由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铁丝,萧一借助工坊的力量将百锻钢加热后煅打扭曲成直径1厘米左右的圆环,并且敲打成宽3毫米左右的扁环,在环的两端冲出直径1毫米左右的小眼,互相套住之后,用一毫米直径的铆钉连接起来。铁环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着。
说得容易,但是做铠甲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就算萧一有半机械帮助一天内能完成10到20厘米见方的一块“铁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在锻造出按制衣的方法画出的裁剪图上规定形状尺寸的铁布后,萧一再精心地用铁环连接每一个部分;为了活动方便,铠甲一般比设计的略大一点点。然后在领口,袖口等地方包上皮革,防止挂伤衣服和皮肤,一件铠甲就完工了
锁子甲就是这种由许多铁锁片拴紧而成的一种铠甲,一般为上身铠甲,上能护肩臂,下至护膝。铁索片的大小和硬币差不多,把诸多铁锁片密集拴紧在一起的贴身防御。
之所以给典韦打造这么一副锁子甲,因为它相对于皮甲,其防护性更强,且透气性好,而又比板金甲要轻便灵活,整副甲重达二十公斤,再外套一副保护要害的板甲,增加防护范围和强度。典韦就是个人形坦克,
锁子甲虽然灵活且防御性好,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制作昂贵,保养困难,因为铁环容易生锈,所以忌水,潮湿的环境也容易使其生锈,甚至断裂。再者对打击武器猛劈力砸毫无作用,但是再加一套盔甲就不是什么人都能活动自如。两副甲加起来少说都有四十公斤,不是典韦这种猛将,连走路都困难。所以萧一并没有打算批量生产,此次给典韦打造这副甲,也是为了以防万一而已。
典韦接过锁甲,看着那密密麻麻的锁链,知道萧一花了不少心血。“辛苦逸山了。”
“兄弟之间何必如此客套,弟弟要在许都研究宿铁,就让这件锁甲为弟弟陪着兄长吧。对了还有这个,这副钢拳你也带上。”萧一又拿出一副包裹小臂的手套。
典韦皱皱眉,自己也历经大小战役无数。但是萧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逸山有心事?”
“没有呀。”萧一回答典韦,还是那句话,自己知道却不能告诉别人,“你是我兄长,我自然要照顾你。”萧一又假装神秘,“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两件东西可是连孟德都没有。你弟弟可是给你开的小灶。”
典韦是个粗人,看到萧一还是原来的样子,他就放心了,“这副钢拳就免了吧,愚兄有一对镔铁月牙戟加上十把飞戟哪里去不得。”
“带上保险点。”萧一坚持道,“这副钢拳大部分是普通布料,不影响你握戟。手部夹杂金线,寻常刀剑轻易破它不得。再加上背面的百锻钢板。然后是这个。”萧一带上一只钢拳用力往前一振,小臂上的钢板成扇状展开成了一面小盾,“有了这个,就算你忘了拿戟也能纵横两军阵中。”萧一记得很清楚,前世典韦正是被偷了双戟没有称手兵器所以死在乱军之中。
“嗯,既然逸山说了,愚兄就听了。”典韦接过钢拳戴上,手中传来细微的金属感,告诉典韦这副钢拳不比锁子甲花的时间少。“典某一介武夫,今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能有逸山这样的兄弟。”
“兄长莫要如此说。”典韦的真诚让萧一有点不好意思了,当初和典韦结拜萧一是有私心的。他是知道了典韦的身份才去结拜的,说不得全心全意。后来不断交往中,他发现自己真的把这个糙汉子当成自己的哥哥了,此次做锁子甲也是出于内疚,希望能弥补一下自己的亏欠。
“待兄长回来,我把英雄胆全搬出来,让兄长喝个够。”
“逸山可要说话算数呀。”
让萧一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段平常的兄弟对话竟然成了最后诀别,再见面已是阴阳两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