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兰和赵大成这两口子,也打算跟着先回去一趟。
倒也不可能直接就在京城住下。
事发突然,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还需要安排一下,不说别的,赵大成的父母,总该妥善安置吧?
老俩口愿意来京城的可能性不大,不然李春兰还真不介意,毕竟也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养条小狗在一起久了还有感情呢。
老李家的人性格或许有差,但对于父母的孝心,全都如出一撤。这与家庭背景有莫大关系。
李老汉死得早,胡秀英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当年的日子是何等艰辛啊,家里粮食不够,吃的都留给孩子们,自己只吃糠菜团子充饥,还说自己胃口不好。
这些看似平淡的事情,却具有沉重的意义,孩子们或许当时还理解不了,但若干年后蓦然回忆起,便永生不能忘怀。
父母的爱是如此伟大,每一对父母,都值得被善待。
老赵家的两口子年龄都挺大,都过了花甲之年,原本把他们留在老家,别说赵大成,李春兰都有些不太放心呢。赵大成的那个懒汉大哥,指定不能指望。
两口子前几天夜里睡在床上,为这事儿还商量了好几宿,终于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要说老赵家现在的日子也算不错,起了全村第一幢两层红砖楼,灶台上也是顿顿不缺肉。老俩口平时在家,其实只差一个照应的人。
这人也指定不能是别人,还得是赵大成的那个懒汉大哥。
要按常理来说他确实不能指望,不过给点甜头,倒也未必。
所谓的“甜头”,就是那幢红砖楼。
眼下有了京城这间大宅子,为了老人,两口子倒也舍得。
决定回去跟那个懒汉约法三章,平时要把父母照料好,有个病病痛痛的,得及时送到镇上的卫生所里看,只要他能把二老照料好,等到二老“百年归去”的那天,房子也就给他了。
不怕他不答应,否则以他那个懒惰性子,将来不靠孩子的话,这辈子恐怕都盖不起楼房。
这是一笔他不能拒绝的财富,大概也是一颗很好的“治懒药”。
反正照料得好与不好,终究瞒不住人,老俩口纵然不说实话,村里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李春兰和赵大成倒也商量好了,要实在连这个法子都不行,那不管二老同不同意,硬拉也得拉到京城来。
“春兰,你和大成打算什么时候过来?”胡秀英不得不问一句,也好有个盼头。
她已经跟小儿子商量好了,不回香港,就住在京城里,用她的话说“这地方住着踏实”。
李亚东想想也就同意了,首都腹地,生活条件和医疗设施纵然比不了香港,但也不是国内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
当然,关键还在于他看得出来,他娘是真的喜欢这里。望着院子里的一草一木的眼神,是在太平山上从未有过的。
大不了多请个人照料,自己也常在这边住住就好。
倒是李婷婷,为这事儿黏糊了她奶奶好几天,最后幸好有个赵志强,用胡秀英的话说“你都是大人了,志强还是孩子呢,你说我是陪着他,还是陪着你?再说了,你小叔不是给你卡了嘛,你又不差钱,想奶奶了就飞过来住两天呗。”
她倒也学会了“飞”这个时髦字,也知道飞机有多快。
望着苦逼的表弟赵志强,天天被一个凶神恶煞的汉子看得死死的,李婷婷还能说啥?
总不至于真跟他去计较吧?
也只能闷闷不乐的答应下来。
“娘,你放心吧,用不了多久的,顶多一个月,一准过来。”李春兰笑嘻嘻地回话。
“哦,那就好,那就好。”胡秀英连连点头,如果有可能,她真想几个儿女一直陪在身边才好。
倒了她这个年纪,也是看一天少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