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里的闲言,蓉哥儿这几日应是听了不少罢。淳儿生性跳脱,又极有主见,他如今长大了,我这个做娘的也难管得住。其他孩子又皆年幼,偏……”
贾蓉看着忠顺王妃摇头,他也暗暗叹气。娘娘口中的淳儿便是忠顺王府的老四,他现在是忠顺王府里除被禁足的长子外唯一成年的哥儿。另外一位王子,却是只有六岁的老七泽哥儿。
忠顺亲王生养九子四女,如今在世的只有三子二女。偏偏二女中长女已远嫁,次女养在宫中,长子又因犯错禁足还被夺了世子位。
如今最聪慧的嫡长子也死了。
其实,最关键的是忠顺亲王这次的旧疾利害与否。若是利害,后面恐怕要牵引出一连串反应。
娘娘缓缓道:“昔日可儿认了我作她干娘,你是可儿夫君,亦算是王府半个子侄。近年来,观得你行事谨慎,只想你能规劝淳儿往后不要生事。”
嗯?
什么意思?
蓉哥儿艰难启口道:“娘娘多虑了,四王子今已成年,自知利害。蓉儿人微言轻,实在无法当此重任。款且,娘娘年轻又是四王子生母,娘娘之言,四王子岂有不听之理。”
“若是孩子个个听话,古往今来哪里还有败家的?”王妃娘娘苦笑着摇头,突抓住蓉哥儿的手道:“你是不愿吗?”
这……
娘娘的手,怎就这么软。
我的心儿,怎么就跳得这么快。
娘娘又道:“十三爷旧疾复发,天知我命。蓉儿比淳儿长几岁,只想将来蓉儿能在利害时期劝得淳儿不掺和宫中事务。”
“娘娘是……”
“住在城外的太上皇长孙,又岂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宫里的大殿下,又岂是个能眼睁睁瞧着弟弟登极的心宽人?”
这他娘的,王府老四是叠了双重状态啊。一个宫里大殿下,一个太上皇长孙,任何一个都有可能闹事。
这怎么劝?
后面的一点以后再看,稍后修改。
后面的一点以后再看,稍后修改。
后面的一点以后再看,稍后修改。
肚子痛,吃药歇息一会再慢慢写。
贾母领两府女眷在荣府大门外,王夫人、邢夫人两人粉面霞红,紧夹着双腿静立贾母之后。稍有挪步亦是小心翼翼,生怕那处铃铛被唤出声音来。
贾赦、贾政等在西街门外,街头巷口,用围幕挡严。莫说闲人难观其中气派景象,便是天上飞鸟亦难飞入。
时至后晌,正等的不耐烦,一个太监骑着匹马来了,贾政接着,问其消息。
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用晚膳,未正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凤姐听了道:“既这样,老太太和太太且请回房,等到了时候再来也还不迟。”
于是贾母等自便去了。一行夫人奶奶拘谨行程,身上铃铛闷响,偏领头的贾母当做没听到一般。王夫人、邢夫人等更羞愧难言,两腿之间包裹住的铃铛早被**打湿,只想着今儿娘娘归宁将两府众女从中解救。
身在宫中的元春陪太上皇、皇太妃一并用了晚膳,有闲坐一时。她心中思绪却难停,记挂家里传信所说内祸。
倒不知是何事情,母亲又不再信里明说。
莫不是宝玉有难?
元春心晓府里最重宝玉,她尚未入宫时也曾教导宝玉。如今几年过去,宝玉也到十三四岁年龄。具体是何事了?
元春虽心中忧烦,却因太上皇、皇太妃、皇帝等皆在上座看灯,她面上亦是端庄大方贤德雅慧。
待到戌时,夜色已深,宫内花灯尽赏。
太上皇终传旨意,元春领恩退下,出宫回贾府归宁。
一路夜行,宫灯招摇。浩浩荡荡,将禁宫至贾府一段照如白昼。
舆车之上,元春思绪万千,既忧家中之祸,又感深宫难处。待到离家近处,不自觉间竟红了眼眶。怕被太监女官瞧出,又悄然拭去。
终至荣府。
元春只瞧得金顶鹅黄绣凤銮舆之下,金彩辉煌跪着一片片人影,为首的便是年迈慈祖老太太。
早有太监过去,扶起贾母等来,銮舆抬入大门往东一所院落门前,有太监跪请下舆。一时,元春早忘了心中所想入室而更衣,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登舟夜游园子,步入正殿。
二太监引赦、政等于月台下排班上殿,隔帘见了。茶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室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
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之。贾妃垂泪,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挽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人满心皆有许多话,但说不出,只是呜咽对泣而已。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等,俱在旁垂泪无言。
元春隐约听得房内有众铃铛之声,难免疑惑。询道:“打哪出的动静。”
贾母惭色落泪,瞧向房中众女。王、邢两夫人更羞涩难言,夹着腿儿不敢出声。王熙凤、李纨面露红晕。凤姐儿马虎笑道:“娘娘听岔了罢,真要有也得是鸾凤归巢的喜乐声音。”
说话时,王熙凤亦忍不住双腿摩挲一下,惹双腿之间铃铛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