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言:“吾京师养兵百万,要令不费百姓一粒米。”
朱元璋能发出此等豪言,自然对他所创立的卫所制度自豪到了极点,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为了减少百姓的负担,朱元璋发挥了他强大的想象力,创造出这个造福了天下百姓同时也祸害了天下百姓的卫所制度。
自古以来,军队的粮饷问题一直占据了国家财政的大头,几百万不事生产的士兵往往压得各朝各代喘不过气来,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朱元璋将天下之兵归于卫所,朱元璋参考唐朝的府兵制,在每一个卫所配置了足额的军田,士兵在训练之余便专门搞耕种,自给自足。因为担负着大明王朝的国防重任,卫所的士兵并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就是说军屯上所产粮食都归军户所有。
大明初年,全国所有的卫所除去自身消耗外,还结余了粮食两千七百万石,可谓极大的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这也就是老朱为何会发出那句豪言。
只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就在他死后不到一百年,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政策却彻底崩盘,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完美的制度,因为再完美的制度也要人去执行,而是人就有私心,是人就有欲望,正是在大明朝各级官僚的努力下,原本利国利民的良策最后演变成了祸国殃民的毒瘤。
当大明朝没有了外部敌人之后,军屯就变成了一块任由各级军头们垂涎三尺的大肥肉,仅仅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给卫所的士兵们就划拨了将近一亿亩的良田,且多是上好的熟田。各级军头们纷纷如饿疯了的野狗一般,疯狂的在这块肥肉上大快朵颐。
而那些原本担负着国防重任的卫所士兵渐渐的变成了权军头的奴隶,除了要向军头们缴纳大量的赋税外,还要给这些蠹虫干私活,其悲惨程度远比普通百姓更甚。
残酷的剥削让军户们开始大规模的逃亡,当然由于军户制度的限制,一旦士兵出现逃亡,其家族必须再派一人到军中服役,如此残酷的连坐制度非但没有阻止士兵的逃亡,而是加剧了逃亡的数量,因为一个人的逃亡变成了一个家族的逃亡。
有句话叫只有当潮水退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太平年间,军头们的贪婪并不影响大局,最多不过是多一些无家可归的难民罢了,可当闯贼大军压境之时,整个淮北的卫所一触即溃,原本作威作福的军头们甚至来不及逃亡,纷纷做了闯贼的刀下亡魂。
不过这些贪得无厌的军头们虽然人死账消,可留下的这许多军田却着实让人难办。
如果说耕种这些大户人家留下的无主之田有侵占民田的嫌疑,那耕种这些军头们留下的屯田就有挑战整个大明军事利益集团的危险。
要知道除去颍州卫,大明尚有数百个卫所,几百年下来,这些军头们早就形成了一股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李廷栋敢让百姓们去耕种这些屯田,挑战的就是这个盘踞在军屯数百年的庞然大物,这些人虽然收拾不了闯贼,可收拾李廷栋这个五品兵备道还是绰绰有余。
想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后,李廷栋是真的很纠结,若让百姓耕作军田,自己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可白白让这些良田闲置,实在太过可惜了,这个年代,粮食就是命,能多种一亩田,来年可就多养活一个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