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安踏雪而行,一边走着一边想最近的朝堂局势。
最近的朝堂,在姬长安的蓄意引导下变得愈发纷『乱』,太子和越王已经彻底撕破脸皮,甚至在朝堂上面互相痛骂了。
二人现在已经被禁足,但是朝堂上面,武将和文官们群情激奋,废太子的呼声日益高涨。
李世民不胜其烦,却死不松口,因为那些要求废太子的人同时要立李泰为太子,而且人数实在是太多了,李世民觉得,自己要是答应了,这个天下恐怕也没有他什么事了。
姬长安估计,李世民正在考虑把他们两个人都废了,以免玄武门之变重演。
但是两个人如果都废了的话,太子之位李世民根本不知道该立谁了。
唯一适合的人选就是李恪,但是李恪太优秀了,如果没有一样优秀的亲王制衡,李世民根本不敢立他为太子。
太子的地位其实是很微妙的,他与皇帝是父子关系的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关系,如果太子十分优秀,而且没有同样优秀的亲王进行制衡的话,那么皇帝的地位就十分的危险,因为皇帝一旦死了,太子就是最合情合理的继承人。
同样,如果亲王十分优秀,压过了太子,那么皇帝的地位一样十分危险,李世民本身就是这个理论的最好证明者,他深深地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必须让太子与亲王相争,保持一个平衡。
这个平衡其实是十分脆弱的,平衡一旦失去,那么只能废掉其中的一个人,然后再扶持一个人,建立新的平衡。
这种平衡的建立,其实还是历史遗留问题。
南北朝时期,后赵帝国的石虎,在杀死自己的叔父全家,成为帝国的主宰以后,有感于自己的经历(石虎的叔父石勒让太子十九岁才开始参与朝政大事,一年后,石勒就死掉了,太子凭借粗浅的政治根基,根本不敢与石虎相抗),所以就早早让太子接管帝国的主要权力,成为仅次于皇帝的实权派。
在太子势力有限之时,石虎父子之间的关系自然称得上和睦,但后来随着太子的翅膀渐渐长硬,太子与石虎的矛盾遂越来越多。
最后太子竟然想杀死石虎,让自己成为皇帝,而石虎对此报以了残酷的报复。
更可悲的事还在后面,石虎杀了大儿子后,就让二儿子当了太子;而二儿子后来也是一心想杀死石虎。
石虎伤心不已:“上天!我到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儿子一过二十岁就想杀我呢?”
石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做错,他只是忘了皇帝与太子之间也有无可回避的利害关系。
太子势力太大了,难免会与皇帝发生冲突。
不让太子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自然是一种错误;让太子早早登上政治舞台,显然也是一种错误。
那皇帝做一个折中的选择,让太子早早登上政治舞台,却对太子做出种种限制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