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对孔子评价老子的记述: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
弟子问日:“夫子见老聃,亦将何归哉?”孔子日:“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胁,予又何归老聃哉!””
“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孔子口中的龙是一种可以聚合离散的云气类物质。
成书于秦汉之际的《管子水地》言道:“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烛,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
汉代的刘向也对龙进行了专门论述,他在《说苑辨物》中说:“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着也。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和,动作则灵以化。於戏。允哉!君子辟神也。”
汉代学者王充在《论衡龙虚篇》中说:世谓:龙升天者,必谓:“神龙”。不神,不升天;升天,神之效也。
又云:“盛夏之时,雷电击折树木,发环室屋,俗谓天取....龙见于.....雷取以升天。”
又说:“龙有升降,降龙生子于地,子长大,天取之。”
又说:“雷龙同类,感气相致”,“龙闻雷声则起,起而云至,云至而龙乘之。云雨感龙,龙亦乘云而升天。”
王充在《论衡。感应篇》中说:“龙登玄云,古今有之,方今盛夏,雷雨时至,龙多登云。云龙相应,龙乘云雨而行。”
王充在《论衡奇怪篇》中说:“龙能乘云。龙载云雨而行。”
历史上还有一些记载,姬长安不知真假。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当时曾为此黄龙出现之地建庙立碑。
东晋永和元年四月,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出现在龙山。燕王慕荣皝亲率朝臣,在距离龙两百多步的地方,举行了祭祀活动。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还不时发现有关龙的记录。
据《临安府志》记载,崇祯四年云南石屏县东南的异龙湖中发现巨龙,“须爪鳞甲『露』出,大数围,长数十丈”龙山和异龙湖中现龙,多次,此地有“龙山”和“异龙湖”之称。
《唐年补录》记载,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龙坠在桐城县境内,因喉部有伤,当场死去。
龙全长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占一半,尾呈扁平状,它的鳞片跟鱼差不多,头上有双角,口须长达两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红膜。
郎瑛《七修类稿》记载,明代成化末年某日,广东新会县海滩上坠落一条龙,被渔民活活打死。
此龙约一人高,身长数十丈,腹部呈现红『色』,酷似画中之龙。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在几里之外都能闻到腥味。
当地群众用席子遮盖它的身体,官府还派人亲自祭祀。
一夜雷雨过后,龙消失了,它卧过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