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国之功,让方清成为了大唐国公,事实上,这种情况是足以封王的,不过方清既不姓李,又不信姬,于是,便只好封国公了。
姬长安在知道明国彻底灭亡后,无悲无喜,他看着自己脑海中的地图,上面的七大洲,已经有四个,染上了大唐所象征的红『色』,除了无法大规模居住的南极洲外,还有两个大洲,没有染上大唐的红『色』。
北美洲,被大汉所代表土德的黄『色』所占据,而南美洲,则是被大秦所代表水德的黑『色』占据。
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
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
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如今是汉武帝当权,所以汉是土德黄『色』。
始皇帝不但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以辩护秦朝的法统。
秦为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
然而,唐朝,为土德,却崇红。
“五德终始说”是说每一朝开国帝王之所以能荣登大宝都是由于承袭了五德之一,这一种德既可看作是上天赋予的,也应看作是从上一朝代因袭得来的。
因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五行相克的“克”,一是五行相生的“生”。
这两种方式也对应朝代更替的方式,比如西汉代秦是通过革命,这要以附会成“克”。
而王莽篡汉,以及后来的魏篡汉、晋篡魏,都是通过假惺惺的禅让,这可以被附会于“生”。
一个王朝确定一种德及其所尚之『色』,除了在礼仪大典上运用之外,日常中也要有所体现。
比如皇帝皇后的冠冕、绶带、出行时的各『色』仪仗,军队里所采用的旌、幡、旗和军服,还有文官上朝时的朝服,都要围绕本朝所服之德所尚之『色』而定。
这是一套如天体运行一般复杂的『色』彩系统,等级森严,不得僭越。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某些『色』彩搭配方式被皇家及其随员所垄断,其他人不得仿用。
而且就是民间对『色』彩的使用也要符合一样的规范,比如《礼记·玉藻》中所言“衣正『色』、裳间『色』”,这里的“衣”指上衣,“裳”指下衣。
不过由于在大唐,因与外界交流的扩大,间『色』体系的扩张也达到鼎盛,直到品官服『色』系统的确立,终使这一套附会于五德终始说的五方正『色』循环系统也随之逐渐崩溃了。
大唐皇帝,一般穿黑『色』,或者黄『色』的衣服,但是,大唐军服,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