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除了部分红薯还在地里的,其他都差不多收完了。再加上今天过节,所以,如今秦家庄里差不多人都在家。而张氏转眼就想到了趁着这个机会把秦小花那贱人的名声搞臭,在娘家没了好名声了,相信不出几天就会传的十里八乡人尽皆知。
而且,秦小花姓秦,从秦家村传出去的话更加让人相信。
这个主意不可谓不毒!
可,张氏才不管她毒不毒,让秦小花倒霉,活的不开心了才更趁她的心意。
果然,张氏才嚷嚷,这四邻八舍的人家就都围了过来,看看有什么热闹可看。
而一过来就听到张氏在骂她那继女,不少的人都不相信,看笑话一样看着张氏。谁不知道这个张氏对继女秦小花不好,出嫁就像是卖给周家一样,张氏如今在家里骂秦小花,肯定不是秦小花的错,而是这张氏要出幺蛾子了!
然而,从古至今人们都爱凑个热闹,不管是穷是富,八卦的心思从来不少。这不,有那村里爱嚼舌根的妇人,不管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先问个清楚,弄明白个热闹来。
“哟,张婶子,这大过节的不过节,怎么了这是?谁惹了您生气呢?”
“哎哟,乡亲们可评评理吧,这大过节的我也不想置这份闲气啊!都说这闺女长大了是给人家养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到了婆家都想着婆家了,谁还想娘家呀!这无可厚非,咱们都是女人,可这娘家好歹是从小把她养大,这出嫁了就不认娘家。出嫁三天不回门就算了,大半年不登娘家门,这八月十五了都想不到娘家,她爹去看看闺女是不是还活着,结果被亲闺女给骂出了婆家,老少爷们们,你们说,老秦家有没有这样禽兽不如的闺女吗?”
张氏数着秦朝自出嫁后的种种。住在这附近的邻居想想,“好像是从小花出嫁后句一次都没回过娘家!”
“嗨!回娘家,那也得有娘在呀!就小花当初那寒酸的出嫁样儿,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她回来干什么?白白拿着东西喂后娘后爹吗?”
有比较明事理的妇人就接话道。
然而,有那跟张氏比较交好的就不赞同了,撇着嘴哼笑,“这做晚辈的还记仇长辈不成?张氏是后娘,可好歹也让那丫头长大了,没病没灾到了出嫁,不就出嫁的时候没大办吗?这就记恨上娘家了?我看,那丫头就是个不孝顺的,心,可狼着呢!”
也有那食古不化的老人,认为不管父母怎么做,做子女的都不该不孝顺,这八月十五可是个大节,怎么着都不能不管不问娘家,甚至从出嫁一次都没回来过娘家。
“从前,可真没看出来那丫头是个这么心硬的!她老子娘再怎么着都是长辈,秦老子还活着就一趟不回来娘家,这就属于不孝,这可不行,赶紧的,赶紧找人去一趟那丫头的婆家,咱们秦家村,可不能出一个这么不孝顺,记仇的出嫁女!”
说这话的老婆子是三叔祖家的老太太,六十多了,在秦家村可以说是辈分最高的那一级的留下的老人了。所以,说这话的时候颐指气使,仿佛是在指责自家不肖子孙一样,说的理所当然。
她说这话,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