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细说。”郭百林对陈清的制度好奇。
眼前人俨然是一家人,将来还会是自己的军师,陈清决定将自己的思考与其分享。
“百姓之所以苦,是因为出生决定了命运,再勇猛也当不了将军,再聪慧也任不了三公。如此埋没人才,国家难以持续发展。三公非寒门,对上无矜持,对下无关怀。因此兴也乱,亡也乱。”
“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上位有能者居之,让上位者对万民怀有敬畏,对君王怀有感恩,则兴时百姓安居乐业,战时上下一心。”
接着陈清叙述了科举制度,分列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三甲。
将考核、学习的要点一一列举。
“陈清,你说的很宏大,只是这与天下一统的战乱有何关系。”郭百林听了陈清的理论后,能感觉到其中精妙,同时也佩服这出身寒门的人,能站在天下苍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只是与自己的题目无关。
“当然有关系,有合理的制度,才会培养出合理的人才,才能在关键时刻解决关键问题。国家富强的时候,战则不乱,因为无需加收赋税。和则更兴,因为心中有希望。有希望出人头地,改换门庭。”
陈清深知希望对人的重要,现在各国一打仗就会有很多的难民,多数人是因为当兵的打赢了,也只是打赢了,想当将军、统领等职务都需要身份。
文官的举荐制度只存在门阀门客,一生为门阀服务。于是百姓怎么努力,都只是百姓。在不战时要祈祷战争来的晚,多安生几年,战时盼着有安宁的地方可以多苟活些时日。
“果然。”郭百林此时此刻也认识到了陈清的所说的关键,不让百姓终日惶惶,让百姓心有所向,“我的眼光还是不会错的。”
啪啪,郭百林拍拍手。
郭宾从书房的屋梁落下。
“陈清,你在孟国做的事情,我都知道。只是他不让我说而已。”郭宾抱拳笑道,“陈夫人的举动实在怪异,于是猜到你会借此而逃。余孝强以及那些商家能帮你,都是因为这块符令。”
郭宾递出一块玉符,形似凶兽。
“这是郡守的符令,父亲一直放在我这里,那日知晓你要出使孟国,还是用的魏王的豹符,我不放心,便让郭宾跟着你,关注你的一举一动。”郭百林开始讲述缘由。
“当我得知你谈下二十万石的大手笔后,我便让郭宾出面,与陆家交谈,将最后的十万石粮食的质量降低,他们以为是父亲想再拿点钱,便也同意了。”
陈清没想到还会有郭宾这一环,心惊道:“你为何如此?”
“因为天下。”郭百林郑重的说道,“上官姥爷老了,父亲也是个安稳人,他们只想着偏安一隅,从未想过雄图霸业。而我想看的是天下一统。”
朝气,这就是年轻人的朝气,未经世事时,以天下为己任。
“那为何会是我呢?”陈清觉得郭百林自己也能称王,他的身世比自己更好。
“我善于谋事,不善于谋人。若是我,身边也仅仅是弟弟郭宾帮衬。而你不同,出身寒门却能有厉刀、师凤存辅助,身后还有将士若干,按照你的宏图发展,不出两年,川地应可以聚集几千人之重。此乃帝王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