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一种明明白白的蠢笨之人的想法。可是偏偏又没有任何的办法。毕竟这个有这蠢笨之人的想法的人是他们的君主,君主愚笨,则民也愚笨。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而作为臣子,唯一能做的,唯一能够尽力做到的,只有想尽办法令民众觉得他们的君主是个好人。而这个前提便就是臣子必须是个聪明人。而且是个能够懂得隐藏锋芒的聪明人。
宝成帝很幸运,宝成帝是个在陌白衣口中都被吐槽蠢笨无比的,可是宝成帝实在是运气好。从淮南王,到李成查,再到文丞相,顾文熙,再到后来安逸侯,和新秀方卿和。各个聪明绝顶,且又不露锋芒。
明争暗斗,斗内也对外。
他们似乎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定:若是内斗,斗争个你死我活,争权夺势也好,追逐名利也好,都无所谓,这是人之常情。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聪明人想要证明自己聪明,可胜任大事。聪明又重利的人想要得到更多的权势更高的地位以此来扫清眼前更多的障碍来完成自己的雄图伟业。
这些都无可厚非。
这是对内。且是合理的,可以被允许也可以被接受的对内争斗。
可是,若是对外,对外的敌人,是共同的敌人。
永远没有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这个鬼说法。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即便是敌人的敌人帮助自己赶走了敌人,又有什么用处,难道那个敌人的敌人就能够变成朋友?
——不过就是暂时局势变化而已。等待到扫清眼前障碍,的时候,眼前还是敌人的脸。且敌人已经进门。
所以,所有的争权夺利都要记住。敌人便是敌人,他们不管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的脸,说什么样子的话,他们的身份就只有一个。就是敌人。
敌人也是敌人,敌人的敌人也是敌人。
所以只要是敌人,谁把敌人带进来,等于这个人也是敌人。
淮南王很不幸的,成为了他们的敌人。
方卿和很是不解。
聪慧如淮南王,如何会不知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呢?
——想必也不是不知道,至少不是真的不知道。
这俗世上有一句话。
叫做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
可是真的做到这一句话的臣子,极少数会被赞颂为忠臣。即便是贴上一个忠字,那也是明晃晃的愚忠。令人叹息,令人不解,令后世之人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清醒来评价。
这个滋味再活着的时候想一想,很不好受。
更何况这自古以来,愚忠着不止一人,古来有,后来者也必然居上。若是自己做了今朝人,那岂不是也会被人评头论足骂成傻瓜。
别说淮南王了。
连方卿和,安逸侯,文丞相,顾文熙,谁都不想当这种傻瓜。
虽然顾文熙当时数次撞刀,那情况特殊,那是国破家亡,寻死也是有个殉国的大义做寿衣。
国破,家无,人当人不可活。
而淮南王呢,国未亡,偏国要他死。
且要他全家死。
无胁迫。
既然横竖都是一死,站着也好,跪着也好。都是死的。
那好。拼死反抗一番好了。没什么好怕的。
淮南王便是如此心理。
想得通。不是不明白。
至于为何带敌人的敌人来。
也想得通。
添乱而已。
淮南王作为同盟,不可能不明白西奥的实力,也知道安逸侯和文丞相等人的能力,更何况还有方卿和。
所以所作所为都是添乱。
.......
方卿和对于在何种添乱,永不可原谅的。
方萍生说:“小方大人,是在生气老王爷一番任性胡闹,牵连无辜性命。”
方卿和没说话。
只是点头。
方萍生唏嘘:“小杜手下和小白公子多好的人。偏偏一场意外如此。还有乔松少爷......”
方卿和忽然抬头,他刚刚那一番略显得犹豫的眼神不见,立刻变得犀利吓人:“你什么意思?”
方萍生吓得一个哆嗦。本能想要去寻找小杨先生,左右扭头一会才发现空空荡荡,回头过来正好对上方卿和表情,听见方卿和问他:“你在寻找什么?”
“.......”方萍生这才想起来自己如今已经是方萍生,不再是孤魂野鬼的桥生。方卿和见的找他,偏偏他已经看不到小杨先生。而唯一能够看到小杨先生的容小龙,昨日就已经告别了方府。
而他们那些‘同伴’,已经被超度。连小杨先生也不在了。这方府,不到一夜之间的时间,就只剩下了他。
剩下的不是桥生。
剩下的是方萍生。
方萍生不是那个小县城里没有见识的小伙计。方萍生在如今和将来,都会成为方卿和的左膀右臂。信息来源,影子,随从,信徒,等等一切。
他不能够在依靠别人。别人要依靠他。
方卿和当时说的非常非常明白,他讲,‘我需要你,需要你做我的左膀右臂,做我的助力,做我的手,做我的眼睛,做我的脚,做我的脑子,和我的信徒。’
方萍生不会讲漂亮话。他被这种沉重而庄严和金光闪闪的程度和请托给砸晕了头。
答应的时候晕晕乎乎。
方萍生只要一紧张,就会晕晕乎乎,感觉天旋地转,偏面上还能做出冷静的样子。
一个人一旦晕眩,就很难再另外去体会那种真实的紧张。
换而言之,这个意思,就是方萍生只要一紧张,他就不再紧张了。他紧张的时间很是短暂。
方萍生听到方卿和在用一种明显急迫的语气追问他:“你说到了乔松.......乔松如何?”
方萍生晕乎乎的告诉方卿和:“乔松当时明明死了,不知道为何,又活了......很是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