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实话跟你说了吧。就目前的现状,调整思路不是没有。就算不加人,不加车也能改。可我想的是以后啊。”老贾说。
“哦?接着说。”王丹平一骨碌从沙发爬了起来。
“先说车,我这大大小小五十多辆,超过十年车龄的十三辆,这里面有九辆是小吨位的车。目前是够用了,那三年以后呢,还够吗?再拿业务量说。现在是十万,三年后,五年后,还是十万吗?企业不发展了吗?你说,我是不是得考虑这些,都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冲锋陷阵没有子弹,你说仗能打赢吗?”
“有道理,继续说。”
“再说这人。我这几十号司机,平均年龄大五十了。不趁机招几个人怎么办。今年退休的都有三个。新来的不能拿起来就用吧,少不了要跟个半个月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们市局,一味想着节约成本,不让加人。不加人活谁干嘛。”老贾气急败坏。
“你别激动啊。你听到什么了?”王丹平问。
“我没激动。我在陈述事实。”老贾说。
“我提个建议吧。”王丹平说。
“你说。”
“你说的是两件事,邮路调整是一件事;车辆老化、队伍年龄偏大化这又是另外一个事。不能混为一谈。”
“……”
“现在讨论的是邮路调整的事,只需要提供调整方案,确实需要增车增人,没话说。但是你把现状跟这次调整混为一谈,我觉着不太合适。就算不调整,你的现状也没得到改善不是,那就得从其他渠道来汇报和争取,而不是搭这次调整的顺风车。”王丹平继续说。
老贾沉默了很久。认真想了想王丹平说的话,觉得有道理。
……
下午的会议如期召开,还是王天成副局长主持,还是上次的人员。
王副局长还是衬衫领带,头发梳得油亮,满脸堆笑。
这次跟上次不同的是,王副局长让办公室兼人事主任吴明先发言。
“好,我简单汇报一下情况。”吴主任推了推眼镜儿。
“根据周五开会的要求,周末在分拣车间贾主任的大力配合下,经过梳理、流程改造,加上业务量取数和测算,分拣中心实际增人需求为八人,其中装车人员四人,分拣人员三人,质检一人。邮运车队这边维持增加五人不变。”吴主任顿了顿。
“是这样啊,吴主任,我插一句。”贾斌发言了。
“在邮路改造上,我这边跟王丹平同志,通过跟车发现,可以不完全按照每条邮路一分为二,大小车套跑的模式。”
“你继续说。”王副局长发话了。
“一来,可以把支线的交接点换在主路沿线交接,支线由县局自行请社会车辆带运解决,这样一来,不用加一人一车,当然这个还要跟各县沟通才能定。”贾斌顿了一下。
“还有吗?”王副局长问。
“二来考虑两线并一线。把路向一致的两条线路并成一条,大小车套跑,避免邮车空置,浪费资源。当然这个对分拣部门而言,整个作业组织和分拣关系都要重新调整。需要杨主任这边点头才行啊。”贾斌转头看向杨洪刚。
杨洪刚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