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丰颖再一次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进了办公室。
这次不同的是所有人看到她的黑眼圈都像是没有看到一样,少了上次的调侃却无端的让人觉得冷漠。
丰颖倒是宁愿他们来八卦一下她又是为什么失眠的。
看来一个领导的气质确实能够改变一个部门。
不过算了。她又不是在写她的心理学论文,实在没有必要去研究什么课题。
想了想,她还是依照着规矩,发了一份正式的文给了董姐。声明自己按照离职流程最后一个工作日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这天。请董姐安排好相应的接手人,以免给公司造成损失云云。
然后打开文件用了一个小时就把接下来三天的工作处理好,就打算开始摸鱼了。
等打开邮箱,一连串的提示音。再一看,她发出去的七封邮件有五封有了回音,有三封答应了她的邀请。
也就是说她的工作室已经邀请到了三个伙伴的加入。
但是她这种工作室和那种成型的咨询公司不一样。她完全凭借的是成员在业内的执业水平。说白了靠的是工作室成员的名声。
丰颖想了又想,才向七个人发出了邀请,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加入。
之前他们这些人多是在各个跨国集团的总部做人力资源顾问,专门负责研究制定政策并监督执行一类的工作。合作很少,见面也不多。甚至说大家对于彼此的了解仅限于闻名。
丰颖对于这些人能不能接受邀请是一点把握也没有。她都已经打算好,如果这些人一个也请不到,她就凭借着自己的名声先从业界挖一批稍微低一点的专家,用数量不足质量。
这也怪她自己之前的工作有些过于偏向一个模块了。虽说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相辅相成,而且属于一通百通的,但是她还真不敢说自己是全模块的专家。也就不敢只一个人就撑起这个工作室。
如今能有三个人明确表示接受邀请,对于丰颖来说已经是意外的收获了。她原本的计划是请四个人凑够一个五人的标准专家小组来着。
但是三个人也都有一些疑问。她把邮件一一回复了,把他们的问题解释清楚,后边还注明了这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大家可以坐下来继续讨论,直到拿出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想法。另外丰颖也声明了一下工作室的正式启动时间是在中国的春节之后,也就是二月中旬。这样大家也有时间处理自己工作上的未尽事宜。
等发完邮件。丰颖又找到董姐很认真的强调了一遍自己离职的原因不是工资给的低了,也不是因为王经理走的原因。说到最后丰颖就差说自己家里有矿等着继承呢,董姐才算是答应放人。
这次公司秉承了她一贯处理的作风。处理人事的人员快速有效。从接到离职交接通知到交接工作结束正式离职一共用了两天时间。接手的是财务部的一个实习生。据说这实习生要到第二年的六月才毕业。
闵佳冉只从消息里边发过来“某某的某某”五个字,丰颖就明白了。这小实习生合着也是老板家亲戚。好吧,怪不得他们敢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实习生呢。
不过丰颖在离职前听到了一个八卦,马总已经在打点行包准备离职了。在等的无非是双十二的购物节的收尾工作结束。
嗯,不知道向丹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开心。
不如两个人约个下午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