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解释道,“历来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大周更是如此,这令皇帝寝食难安,恰逢千机卫秘传消息,说钱塘虞氏有异动,皇帝便趁机派你沈伯父来钱塘。又赶上为师因为科举舞弊一事与世家争斗不休,皇帝欲稳住世家,驳了为师奏折,为师一时糊涂,一怒之下罢官离朝。离京前皇帝传密旨与为师,让为师来钱塘助你沈伯父一臂之力,为的便是这杀鸡儆猴。”
梅长青感慨道,“如此看来,这钱塘怕是要迎来一场血雨腥风了,否则皇帝这杀鸡儆猴之策岂不得白搭了?”
文成先生点头,“不错,这些世家都小看了皇帝的决心,以为皇帝不敢妄动干戈,如今就看他虞氏能不能悬崖勒马了,否则,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梅长青瞥了眼文成先生,心道骗鬼呢?
相比于梅阑的严父形象,文成先生就像个慈父,与梅长青关系如同良师益友,几乎无话不谈,梅长青对他也不藏掖。
当下撇嘴道,“悬崖勒马?此时即便虞氏肯,皇帝怕也不会善罢甘休,箭在弦上,岂有不发之理?”
文成先生听的心下大惊,梅长青猜的没错,此刻确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皇帝雄才大略,胸怀宏图大志,早就决心将江南世家赶出大周的政治舞台,奈何这些人在朝中根深蒂固,一时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拔除。眼下虞氏这番举动,可以说是正中皇帝下怀,眼看煮熟的鸭子,皇帝岂能让它飞了?
倒不是文成先生有意隐瞒什么,他只是不愿让梅长青过早的去接触这种朝堂黑暗罢了,没想到梅长青却自己就悟了出来。
尽管他一直坚信梅长青是个天降之才,但心里终究当他是个初读书的孩子,如今看来,他还是有些小看这孩子了。
文成先生自己从小也被称为“神童”,上私塾的时候,将《春秋》一口气看完,并向私塾先生解释其中的意思,私塾先生惊叹,称他是一位大才。
所以,他深知天才不能等闲教之,暗自盘算道,“看来今后不能光让他读四书五经了,兵法谋略也要提前传授,否则,一旦让这孩子沉迷诗词歌赋,自己怕不得后悔莫及?”
于是梅长青傍晚返回时,手里一多了本无名书卷,据文成先生说,这是他近些年整理出的一本兵法策略,梅长青手里拿的只是其中的一卷。
梅长青坐在马车上一路翻看,心道,这莫不就是传说中的《百战奇谋》?
在他前世的历史里,《百战奇谋》是一本具有传奇色彩的兵法,尽管梅长青是一个唱戏的,但也听过不少关于它的传闻。
传说刘伯温在帮朱元璋问鼎八方后,将他在军事战斗中的奇谋怪略都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也就是《百战奇谋》。洪武八年,刘伯温病危,临终前他向两个儿子表示,并非自己不传秘技,只因为他们才智不足,承受不了自己的毕生心血,若勉强要学徒惹祸害,倒不如让兄弟两安稳的过一辈子。
在当时,任何人都想得到这本奇书,更何况是深知其才的朱元璋,刘伯温清楚朱元璋多疑,就算他自己献上兵书,也难免两个儿子遭受猜疑,于是他请来很多朝中大臣、乡绅望族,当着他们的面把书烧了。
果然,刘伯温的死讯传到应天,朱元璋便派丞相胡惟庸打着祭奠的名义前去取书,可没想到还是迟了一步,书已经烧掉了,而且还有那么多人证,胡惟庸只带回了一本《郁离子》和一封绝命信,朱元璋大为恼火,随手便将书信丢在一旁。
后来的人们才知道,《郁离子》原来就是《百战奇谋》,那封绝命书里藏有破译兵书的线索。
两百多年后,这本《郁离子》辗转流落到一个农民手里,他叫李自成,李自成打小就仰慕刘伯温,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然后凭借从书中所学,他居然率领一群农民打进了北京城,可惜就是时运差了那么一点,要不然天下还指不定能轮得到鞑子。
如获至宝的梅长青,内心自然是欣喜若狂,兵法谋略是他如今最期盼的学识,他身负大仇,蛮人、赵氏将军,他们都称的上是雄踞一方的诸侯,仅凭他一个人,根本就没有可能复仇,他唯有依附一方大势力,假力于人,才能借刀雪恨。
目前天下局势,唯有南方的大周与西北的大魏有这个实力,眼下梅园流落钱塘,而他又是文成先生的弟子,大概是依附大周的可行性较大。
人道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卖身你也得有手艺才行,别说他只是文成先生的弟子,就算他是文成先生的儿子,没本事一样借不来刀,借不来刀,他还怎么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