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到半下午的时候,程瓦匠又叫他们弄了个鸡场子,这些东西在农村都是非常常见的,季秋当时也没大在意,这会子一看,还真是不错呢,改天把那鸡圈也用起来,自家也算是有鸡有猪了。
“嗯,也是该养几头猪,当年我还没嫁人的时候,一年能养七八头呢,这猪崽子一头买来的时候,也就几百个钱,等到冬天的时候卖掉,少说也得六七两银子,自家还能剩下不少猪肉血肠啥的过年用,合算着呢。”
一说起这事儿,刘大娘便来了兴致,听得季秋姐妹也是心动不已。
季冬将猪圈的木门一关,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拉着刘大娘进屋去了,“可不是嘛,以前阿娘在的时候,可没少说你能干。”
季秋跟在姐姐与刘大娘身后从角门直接进了西厢房,东厢房与西厢房的后面各开了个小角门,当时也是为了照看后院方便些。
家里头也没茶叶了,姐姐直接给刘大娘倒了一碗水,然后加了一勺子白糖进去,这在农村里头已经算是很好的招待了。
刘大娘接过大碗,却从琉璃窗看到外面的大水缸,顿时意外不已,“哎呀,你家啥时候还弄了一水缸子啊,你瞧瞧这水,一直往外头流,多可惜啊。”
“这啊,是前些日子方大哥帮咱家弄的,刘大娘,咱们两家离的近,以后喝水啥的尽管来我家担,而且咱家也搭了个洗衣台子,洗衣服可方便了,这呀,是山泉水,如果不是大干旱年啊,是不会停水的。”
季秋本就对刘大娘的印象极好,再加上乡里乡亲的,互相照应着,季秋也没觉得这有啥不好的,如今整个村子里的人,都要去最村口的那处井里面担水,有男人在家的还好说,像她们这些个妇人在家,每天担一旦水还真是不容易。
“那敢情好。”刘大娘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也不喝水了,把碗往桌子上一放,就去院子里头看水去了。
“刘大娘,你跟阿姐说会儿话,我这就弄晌饭去。”季秋笑着跟刘大娘打了声招呼,便转身去了厨房。
有几日没有去县城了,家里虽然还有些菜,但是肉之类的也不多了,季秋想了想,从院子里头的架子上取下一大块晒着的兔子肉来,又在厨房一角拿了几个土豆,准备做个土豆丝,想了想又抓了一把干蘑菇泡上,竟发现没有青菜菜可以做了,家里头三个人,加上刘大娘就是四个大人,至少也要做上三菜一汤才合适吧。
“阿姐,我去地里给我摘一把豆角回来吧,家里也没啥菜了。”季秋想了想解下了身上自制的围裙,擦了擦手,从厨房出来,对正在与刘大娘说着话的姐姐说道。
“哎,好叻。”姐姐闻言楞了一下,这才想起来有些日子没去买菜了。
“怎么的?秋丫头,要不就别麻烦了,我还是回自家吃得了,今早还有些个剩菜,不吃掉可是该坏了。”刘大娘一听这话,顿时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起身就要走。
“大娘你坐着吧,跟我们还外道啥啊,我也不做啥好吃的,你即使回去了,咱不也得弄吃的嘛,我们家也就贴双筷子的事儿。”
季秋忙笑着将刘大娘拉住,生怕她误会似的,解释道,“我们姐妹两个是懒,地里头的菜摘回来又怕坏了,都是去摘现成的。”
“秋丫头,你们没有做个咸菜啥的吗?”刘大娘突然问道。
“做啥咸菜啊?”季秋先是一愣,紧接着反应了过来笑道,“我们姐妹光会吃,哪儿会做什么咸菜啊。”
“你瞧我,咋就把这事儿给忘了,你们家老爹是个大男人,哪里会懂这些,眼看就快中秋了,这山里头的冬天特别的冷,大雪封山的,如果不提前储存好过冬的粮食蔬菜,到时候这冬天可是不好过。”
刘大娘像是想起什么大事儿似的,于是接着说道,“这样吧,秋丫头,我跟你一起去,咱们把能弄回来的蔬菜都弄些个回来,大娘帮你们一起做咸菜酸菜啥的,这样蔬菜也好储存。”
季秋想想,觉得刘大娘说的很有道理,自己也不是说不会做咸菜,而是压根就没想起来,毕竟天天有新鲜的吃,谁能想到还要留咸菜啊,在前世咸菜也就偶尔弄上些解解馋,谁也不会在家囤这些。
季秋家也就夏天的时候晒了一些菜干,但要是天天吃的话,顶多也就能吃上半个月的,等到这些菜干吃完了,难道自家到时候只吃土豆不成?
“那敢情好啊。”季秋听刘大娘这么一说,知道她是好心,连忙高兴的应和着,然后拿了个大竹篓子,就带着刘大娘和自家姐姐一同去了菜地。
“这两天地里的菜也都下来了,咱们腌点儿咸萝卜干,再腌几坛子大白菜,酸豆角啥的,到时候过冬了好吃。”
刘大娘一边走,一边数着手指说着,要说在农村就这点儿好,只要不是太懒或者遇上灾年,这家里的青菜不缺。
“嗯,是啊大娘,你不说我们还真就给忘了,以前阿娘在的时候,就经常带着我们腌咸菜。”
季冬亲热的揽着刘大娘的手,一边走一边说着,这心里头有些发酸,没娘的孩子,啥都要靠自己想着,今儿若不是刘大娘提及,今年冬天还不知道要咋过呢。
“哎,以后有啥事儿不懂的尽管来找大娘,大娘一直都把你们当自家闺女看待的。”刘大娘摸了摸季冬的手背,有些心疼的说道。
“嗯,谢谢大娘。”刘大娘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让季冬的小眼圈都红了,季秋回头看了姐姐一眼,没有说什么,心里头却也有些发酸,平时看着姐姐挺坚强的,毕竟还是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