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人尽皆知的杯酒释兵权中,居然还有着这样的内情。
众所周知,赵匡胤因陈桥兵变而被拥立为帝,所以很明显,他为了避免自己的将领也被黄袍加身,自然会对兵权一事万分警惕。
而在华夏千年的历史上,能够成为一代帝王的又有何人会是心慈手软之辈,在有了这样的顾虑后,赵匡胤本能的第一反应,应该便是除掉与自己一起征战天下的开国功臣。
非是我心思毒辣,而是华夏千年,这等事情不胜枚举,其中最初着名的例子,应该便是明初四大案中的蓝玉案与胡惟庸案。
所谓蓝玉案,乃是明太祖朱元璋担心功臣作乱,想要加强集权,于是借口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其中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甚至超过一万五千人。
同时,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就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在内,无一幸免。
而所谓的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在此案中所牵连的人数,甚至远远的超过了蓝玉案。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随后又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李善长、陆仲亨等开国功臣。
在处死李善长等人之后,朱元璋依然没有停止自己的杀戮,他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的罪名,继续究其党羽,前前后后共诛杀三万余人,时称“胡狱”。
在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就是在这个时期,朱元璋结束了华夏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的专制。
千百年来,后世学者经过缜密的考证后一直认为,胡惟庸其实并没有谋反之心,而朱元璋的这番作为,也并非只是误杀。
实际上,朱元璋根本不是因为胡惟庸有意谋反才大肆杀戮,他之所以会如此大费周折,不惜牵连如此多的人,对开国功臣进行清洗,其目的只是为了取消丞相,继而加强皇权的专制。
毫无疑问,在征战天下之时,身边有着这样一群志同道合,并且有能力有手段的人,乃是天大的幸事,可是等到天下平定之后,这些人的存在,不知不觉间便成为了朱元璋心中的隐患。
无论胡惟庸还是蓝玉、李善长,都是跟随朱元璋一起征战天下的开国功臣,而朱元璋只是因为一时多疑,便大肆展开杀戮,为了确保自己的江山稳固,所谓帝王心术,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如此,所以后世对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事,往往都呈现出高度赞扬的态度。
所谓杯酒释兵权,发生在北宋建隆年间,乃是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起兵谋反,于是通过酒宴的方式威胁利诱,要求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建隆二年,赵匡胤把石守信等高级将领留下喝酒,酒兴正浓时,赵匡胤突然口吐苦衷,称当初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帮助,才能龙登九五,可是做天子实在是太过艰难,他甚至因此而夜不能寐。
石守信等人闻听此言,顿时极为惊骇,忙问其故,赵匡胤言语间便透露出了担心自己被手下谋反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