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带领将士打赢了通州之战,正打算要继续去收拾那些周边的残匪余寇,虽然倭人被打跑了,但是大明的那些流民还在海上做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情。
对付这些人主要是以降服收编为主,毕竟都是自己的同胞。
但他准备下一步继续准备去海上的时候,宁波那边的手下过来汇报了一个事情。
那边的汪锃和胡汝贞大人又开始闹了矛盾,原本已经缓和的关系现在又愈发尖锐了起来。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于和倭人的贸易之上。
汪锃的手下和倭人进行了货品交易,倭人接收了货物之后,到了海上的时候,被明军没收了。
倭人说,自己这是正大光明的用钱买来的货物,你怎么可以没收呢!
但是明军说,朝廷禁海,理应对私自走私的货物要扣留。
这次带队的还是陈正。
看来这不是偶然发生的冲突,既然是陈正带的队伍,这表明了是朝廷的意思。
在海上,陈正带的士兵和倭寇干了起来,各有死伤。
倭寇已经逃走了一些人,但这次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
因为这些正规做生意的的人,并不能简单地说他们是倭寇,和那些抢劫的小群体不同,他们的背后是东瀛岛的财阀组织。
这股力量要比海盗强大的多,他们必然会要进行更大的报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不是已经做好了严嵩父子的工作吗?而且也和胡大人沟通过,事情突然有了如此的变化。
秦邦实在也是想不通。
他和唐荆川说及了此事,唐大人让他先行返回,通州的防御由他来负责就行,你先返回,把那边的关系调停处理好再说。
唐荆川对倭寇也是恨之入骨的,但只是对于打家劫舍的倭寇,对于正常的海上贸易,他还是支持的,毕竟货物互通有无,对于大明朝也有好处。
就拿皇上的公里的用品吧,很多新奇玩意也是从海外来的,皇上好些炼丹的原材料也是商人从国外购买回来的。
他虽然和汪锃不熟悉,但是汪锃的为人他还是有所了解的,从百姓的口中得知,很多人在他的手下讨生活,他对下面人不错。
在他下面干活的人,一个人的收入让一家人吃饱穿暖是没有问题的。
社会的稳定不稳定,主要还是要看老百姓能否吃饱穿暖。
谈别的大道理都是没有用的。
北方的战事总是不能停歇,就是因为带路的人太多,而这些带路的人有些还是我大明的老百姓,他们混不下去,就去和鞑靼混。
而南方的海上的海盗,好多也是走投无路的流民组成。
唐荆川让秦邦赶快回去,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如果放任事态扩大的话,汪锃一旦和倭人合流,将来我明军的海防得要花十倍的力量来防守都不止了。
秦邦立刻就赶回了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