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齐兴奋地看着这粗糙的“火车头”,心中百感交集,可春耕将近,他还要赶回去主持工作,这里的科研只能丢给康纳继续研究。
临走时,杨齐详细询问了之后的研发方向,并作出了批示,康纳带着人也不至于在试错上浪费时间。
比如火车铁轨的转弯、道岔,尤其是火车的轱辘,可是有着不小的科技秘密,许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火车的轱辘只在内侧有两个延伸,就可以牢牢的把巨大的身材体量稳定在铁轨之上,如果这个交给康纳去试错的话,那物料成本与时间可能会耗费几年,其实火车轱辘与铁道的接触面,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有着角度倾斜,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它将起到极为关键的平衡作用。
康纳的研究曾一度陷入僵局,黄火生没有看到它的未来,扼住了研发经费,就是不在批文上面签字,反倒是许农大力支持,可许农一人的签字,拿不到经费,直到杨齐回来,见到了这个大铁疙瘩,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杨齐带着队伍再次踏上征程,他的两位娇妻依然留在上海,只不过这次随行的除了海军、护卫队之外,还有务农的好手:赵意民;还有各种基础建设的施工队伍,当然他们都是骨干,具体施工还要在福建当地筹措人手。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壬申。
定海所的海港草图已经制出,为了方便建设,远处有几个简易码头,正在搬上搬下,码头工人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好多都来自连江县,失去土地的百姓,在古代很难找到生路,因为他们除了会种地之外,并没有一技之长,为此特意在连江县成立招聘网点,组织无业游民来这里务工,码头的工作不光是男人可以,女人也可以,但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打杂、洗衣、烧水、煮饭之类的活计,此举不仅解决了连江县破产农民的生计,同时也解决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矛盾,看起来是好事,可连江县的地主豪绅们,却没有了劳动力,因为农民们自己算的账,在码头做工,赚到的要比种地多出一倍不止,那还种什么地?
与定海所一片忙碌的景象不同,这里的百姓们都散落在田间地头,没有那么密集,可这里却因为水利系统年久失修,导致田间有些旱情,这严重影响了百姓们的耕种热情。
“大人!”刘义见杨齐来了赶紧跑来参拜。
“快起来!”杨齐一把扶住他,看着他长在土里一般灰头土脸,并不嫌弃,反而伸手把他身上夹带的荒草除去。
“你辛苦了!”杨齐看着他说道。
“大人!”刘义很感动,然后想到什么伸手说道:“您看。”
“哎呀!”杨齐叫了一声说道:“老高,赶紧安排工人打井,疏通水利,该架水车的地方,一个不能少,合理规划,安排!”
“是!”高诚贞领命。
“这旱情不得了啊。”杨齐看着枯萎的嫩苗说道。
“是啊!”刘义说完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日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现在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把水利疏通。”杨齐说道:“我派人送来的种子,都种下去了吗?”
“种了。”刘义用手一划说道:“这一片土地都是。”
“这作物叫红薯,也叫地瓜!”杨齐说道:“这种作物亩产极高,而且营养价值丰富。”
“这么厉害?”刘义吃惊道。
“这东西最早是被佛郎机人在北美洲发现,后来传入吕宋。”沿海说道:“我也是几年前,找到它的种子,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全靠它,才挺了过来,救了许多百姓。”
“只是种子太少了,不能全部耕种。”刘义说道。
“万事开头难。”杨齐看着地里没几头耕牛于是问道:“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