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袁理站起来问:“对了,这首交响曲是什么名字呢?我确实感觉很熟悉,因为在去年的一系列纪念反***战争胜利60周年的记录片中似乎都有用到这个歌曲中的曲调。”
袁老师笑着说:“哈哈,问得好,这首歌曲确实是被作为插曲的频率很高。”
停顿了一下,袁老师接着说:“这首管弦乐的名字叫《红旗颂》。作曲的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传奇作曲家——吕其明前辈。”
接着,袁老师就开始介绍起了音乐家吕其明的生平。
1930年出生,10岁就跟着父亲加入了淮南的抗日根据地。自然一场场艰苦的战争都让作者历历在目。
在这连续不断的争取民族自由和消除亡国灭种威胁的战争中作者艰难的度过了少年时期。
所以,对于战争的残酷作者非常明白,所以才能谱写出这么一曲感情真挚的颂歌。
自然,感情真挚还是不够的,没有非凡的音乐才华,怎么来用音乐表达这些感情?
于是,年轻的吕其明在机缘巧合之下受到贺绿汀(伟大的音乐家)前辈的一番点拨便算是真正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正是由于有着长期在一线部队的经历,所以,对于共和国建立的点点滴滴感触都非常深刻。
所以才能写出这样一部感情真挚又非常庄严的管弦乐出来。
“大家要永远铭记,五星红旗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袁老师的声音显得有些颤抖。
确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果没有革命先辈的付出,那么确实难以想象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在同一时期还有不少的其他颂诗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这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能一直能出现在演出节目单中。”袁老师说。
“这是由于,这首管弦乐不仅感情真挚,作者把真情实感成功的融入了作品。还因为,这首管弦乐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袁老师继续说。
随着袁老师说讲评逐渐结束。
欣赏《红旗颂》的课堂逐渐到尾声了。
接下来,大家又重新体验了一遍《红旗颂》,由于知道了这是描述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场景,所以这一回又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闭上眼睛,似乎可以浮现出开国大典中***以湘潭话念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样子。
重温一遍,吴真实依然感受深刻,伟大的作曲家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全部转化为了乐章。而乐章又将这些成功的传递给了听众。
到了下课的时候,袁老师说:“好了,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哦!这样就会印象更深刻了。”
停顿了一下,袁老师说:“对了,祝大家国庆快乐。”
下课后,回到教室,孩子们都不太平静。
似乎都还沉浸在这《红旗颂》中。
而接下来,的课程,似乎上课更加安静了,自然良好的课堂纪律更加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到了放学的时候,关老师强调了一下假期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去网吧和下河游泳。
回到了家,吴真实依然在思考着《红旗颂》。确实,这样一部作品确实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于是,吴真实问爷爷:“《红旗颂》是一部怎么样的音乐作品啊?”
爷爷想了想后,笑着说:“哈哈,这个歌很多年了,是一个旋律非常优美的颂诗,不过,直到现在电视里也还是会经常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