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孩子们的思路都清晰了起来。审题——写提纲——写正文这样一个过程就比较具体的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确实,只有准确的审题才能产生准确的提纲和切合题意的正文。
这样一来,课程一下子又回归到了如何审题。
看着大家恍然大悟的表情,李老师笑得越发的灿烂。
等大家消化得差不多了,李老师继续说:“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要图方便,对题目不求甚解就稀里糊涂的行文。”
“因为这样一来,看似节省了时间,却极有可能造成偏题的情况。而偏题的话,很可能就标志着作文的所有辛苦都白费。”李老师接着说。
停顿了一下,李老师继续说:“所以,在考试做完了前面的基础题和阅读理解题之后最好喝口水冷静下来,仔细看三到五遍题目,然后再列出提纲,等到胸有成竹了再在作文页面开始行文。”
自然,这时候就有人站起来说:“但是,我写作文之前其实是一片空白的。因为我从来也没列过提纲,而且之前小学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列简单的提纲,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列完了提纲我不知道该填充什么内容。”
李老师想了想说:“所以,这又牵扯到了另一方面,写作看似只是考场这语言的运用能力,其实也是考验肚子里有多少墨水。”
停顿了一下,李老师继续说:“当你肚子里没有足够的东西的时候,即使审题到位,提纲列了出来也无法写出饱满的文章,因为你肚子里没有东西能把这提纲涉及的框架填满。”
接着,李老师强调道:“所有这些审题,提纲都只是写作的一些技巧,而写作最终还是离不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读了充足的各类书籍这样才能行文流畅。”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算是基本明白了作文相关的这一系列问题。
确实,作文这个东西说有技巧也有技巧,但是更多的则在于积累,没有足够的养分确实无法写出像样的东西来。
吴真实仔细思考了起来,确实,写作的时候总是喜欢引用三国时期的事情就是因为有过多次阅读《三国演义》,从而对于里面的很多情节都烂熟于心。所以就可以在写作的时候轻松的信手拈来。
到了课堂的最后,李老师又强调了一遍:“这个写作一方面审题到提纲这两部一定要做,另一方面,平时有机会一定要多读经典,看到有什么喜欢的内容一定要添加到那个语文积累的本子上。当然,在考试之前则要仔细翻阅一番这个本子。”
自然,听到这里吴真实马上翻开了那本厚厚的每日摘抄积累,虽然每天新添加的字都不多,但是已经进行的这一段时间也已经有十几页了。
虽然,暂时还没感觉到什么明显的作用;不过,按照李老师的这个说法似乎这是必要的,只有不断的坚持下去才有可能真正写好作文。
到了这个时候下课铃一下子响了起来,李老师简单的总结了课堂内容后就离开了,自然,还是有几个同学追了上去继续询问相关的信息。
袁理则回过头来说:“我觉得这个扁鹊的故事有点牵强。”
吴真实说:“确实,如果去仔细思考这个故事是有漏洞的,不过,这文章既然表达了李老师的意思,你干嘛要去专门‘细察其纹理’呢?”
袁理说:“额,我妈总跟我说,要求真务实。”